“7天,2600公里,从云南河口到西藏拉萨”。近日河口县人民检察院从事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干警孙猛,在“主题党日暨赋能学堂”上分享了自己利用国庆假期“骑行去西藏”的故事。
从海拔76.4到5130的公益诉讼宣传
他的行囊里没有精美的纪念品,却收藏着一条醒目的横幅。沿途在风景绝佳之处展开那条印有“公益诉讼 守护美好生活”字样的横幅,向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进行了一场场“零距离”的普法宣传。
从西南地区海拔最低点云南河口的76.4米启程,到达西藏东达山垭口的5130米,这趟旅程不仅是海拔的攀升,更是意志与初心的考验。孙猛的骑行路线穿越了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壮丽的雪域高原,每一处都与检察人所守护的公共利益息息相关。
“检察官同志,你们这个公益诉讼,到底是做什么的?”这样的问题,几乎在每一个停留点都会被问起。
而他的回答,从未停留在法律文本上。他指着远方的雪山、身边的湖水、脚下的草甸,用最朴实的语言解释道:“您看这片山水,如果有人偷偷排污、盗伐林木、非法采矿,破坏了它,我们检察机关就会站出来,代表公众去打官司,要求破坏者修复、赔偿。我们守护的,就是大家眼前看到的绿水青山、净土蓝天。”
他的答案,是海拔76.4米处红河水的奔涌,是海拔5130米东达山垭口空气的纯净。
海拔3000米以上 人性永远信号满格
沙溪古镇的宁静、沿途雪山的壮美、东达山5130米的挑战、怒江72拐的险峻,沿途的风景让人心驰神往。
旅途中受到陌生大姐的无条件帮助和信任,手机失而复得,他感悟到“在海拔3000米以上,人性永远满格信号”;旅途的艰辛与壮美交织,错过了著名的“日照金山”,邂逅了独一无二的“粉紫色雪山”,他感悟到“错过即是预设的惊喜”;当翻越东达山垭口时,稀薄的氧气影响了发动机的工况,车速最快仅能达到30码,真切的感受自然壮阔与内心声音,他感悟到“当机械降速时,心灵才开始加速”。
最好的路就在脚下 用“骑行精神”去办案
旅途的意义从来不被定义,就像检察人员的自信与从容、睿智与坚毅不止于庭审、伏案、释法说理,还有追寻心中的答案。
骑行抵达终点,但履职没有终点。风尘仆仆归来的孙猛,皮肤黝黑,眼神却更加明亮。长达七天的骑行,面对的是极端天气、复杂路况和生理极限。他说,这种在极限环境中磨练出的坚韧、耐心与目标感,被他带回了办公室。面对复杂疑难的“硬骨头”案件,他更能沉得住气,以“钉钉子”的精神,将骑行中“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劲头,转化为履职韧性。
一场骑行,是一次身体的远征,更是一次意志与能力的淬炼。最美的检察业绩,不仅书写在卷宗里,也镌刻在守护山河的每一步足迹中。(第一检察部 孙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