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了万卷书,那就行万里路’——背包上这行字,跟着我走了50多天。”11月5日下午,记者通过微信联系上徒步去北京的湖南怀化麻阳小伙小张时,他刚走出河北保定,手机里还存着妈妈前一晚发来的叮嘱。
近期,小张徒步进京的视频在网络上很火,视频里他背着印满“麻阳文旅”“麻阳冰糖橙”的行囊,顶着烈日找水、在河南的暴雨里裹着湿被子入眠,却总笑着说“想带家乡走出大山”,这份执着与真诚,感动了无数网友。
带家乡去北京,蛇皮袋里装着大山的期盼
小张的徒步梦,始于今年看完阅兵的那个瞬间。“当时看着屏幕里的画面,突然就想,我要去北京,去天安门看一次升国旗。”这位1996年出生的麻阳小伙,此前一直在浙江台州的厂里打工,上半年回村参加龙舟赛后,便一心想帮家乡做点事——村里的黄桃、冰糖橙虽好却少有人知,这让他心里不是滋味。
9月8日,趁着夜色,小张没敢告诉妈妈真相,只说“去赶集”,就背着妈妈用农家蛇皮袋缝的背包出了门。“妈妈的手艺好,那背包结实,就是第二天就磨破了。”后来到了湖北,他才买了辆小推车,把印着“湖南麻阳-北京”“麻阳龙舟”“麻阳黄桃”的旗子插在车把上,还有一行字格外醒目:“我想带着我家乡走出大山,我想带着我家乡农产品走出去,我想带着我家乡去北京看一次升国旗。”
出发几天后,妈妈还是知道了消息,在家里心疼到湿了眼眶,小张却铁了心:“一辈子可能就这一次,我不玩假的,一定要走到北京。”他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背着行李10个小时,晚上要么搭帐篷,要么找最便宜的旅馆,“每天给妈妈打视频报平安,她才放心”。
50天徒步:喝过田埂水,睡过帐篷,还收获一路温暖
“最难的是刚出发那两天,在辰溪遇到高温,没水喝,路边的小店都关着——大家都外出打工了。”小张内向,不好意思去村民家讨水,最后只能喝田埂里的水。后来在河南,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把他的帐篷浇透,“被子湿得能拧出水,那晚就像睡在水里一样”,说起这些苦,他语气平淡,反倒总提起路上的好心人。
9月30日,在湖北荆门附近,路边厂里的一对叔叔阿姨看到他,直接拉他去食堂吃饭,“他们知道我是麻阳来的,还问起我们的龙舟队,说看过我们逆水行舟的视频”。送矿泉水的,陪着一同赶路,路上,小张遇到了太多好心人,大家敬佩他的勇气和决心,这也让内向的小张认识了不少朋友。
一路上,有人要给小张捐钱、刷礼物,他都退了回去,“我不是来圈钱的”。但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却毫不吝啬:还有个叫小易的女孩,和他同岁、性格相似,做透析生活困难,他从直播收到的750元礼物里,自己添了50元,转了800元给她,10月7日听说广西百色洪水,他又捐了1000元,“好心人帮我,我也想帮别人”。
从龙舟逆浪到徒步前行,他有刻在骨子里的不服输
小张的坚持,藏着麻阳人刻在骨子里的“龙舟精神”。今年端午,麻阳江口墟分赛区的龙舟赛上,他所在的舒家村乡狮子湾村龙舟队,曾上演过“28人迎战58人强队”的感人一幕——赛前暴雨让52名队员里24人因病退赛,剩下的28人里,有50多岁的老将,有骨折未愈的队员,还有小张这样的返乡青年。
“我本来想坐后面,结果上船晚了,只能坐最前面的头桨位。”小张说,比赛时身后的叔叔伯伯们青筋暴起,“人虽少,气势不能输!”最终,他们虽未夺冠,却在赛后选择逆水行舟返程,激流里摇晃的龙舟、队员们磨烂的脚掌,被队友拍成视频发到网上,网友直呼“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中国精神”。
“现在走不动的时候,就会想起划龙舟的拼劲。”小张说,龙舟队教会他“面对困难别轻言放弃”,这也成了他徒步路上的精神支柱——哪怕妈妈劝他坐车,哪怕粉丝说“到北京开直播赚一笔”,他都没动摇:“我只想让更多人知道麻阳,知道我们的冰糖橙、我们的龙舟。”
快到北京,未忘初心,只想让麻阳被更多人看见
如今,小张已走出河北保定,距离北京只剩120多公里,按每天的行程,再过5天就能抵达。回首50多天的徒步路,他的心情从最初的“觉得太难了”,变成了“担心没帮到家乡太多”。
“我上半年还不会玩互联网,前几个视频都是别人帮我剪的。”小张坦言,出发时没想过会火,只盼着“让山外的人知道麻阳”。到了北京,他最想做的三件事:爬长城、逛故宫、看一次天安门升旗,“这是小时候的梦想,也是带着家乡的期盼去完成的梦想”。
未来的计划,小张想得很实在:“回到麻阳后,先帮家里卖冰糖橙,再想想怎么更好地宣传家乡。”他说,“家乡好了,我们才能更好”。电话那头,小张的脚步声清晰可闻,朝着北京的方向,也朝着让家乡走出大山的方向,一步一步,坚定前行。
潇湘晨报记者邓舒文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