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彬州时,已是晚8时许。将行李在宾馆安顿好,心里那根为明日公事而绷紧的弦,总觉得无法全然松弛。看看窗外,晚景尚好,便信步走了出去,想去那传说中的新区广场看看。
广场的位置是极好找的,顺着老北街一路向北,走到尽头,一片豁然开朗的天地便展现在眼前。这广场并不以宏伟惊人,倒像一方娴静的碧玉,悄然镶嵌在城区的额际。甫一踏入,满眼的绿意便扑面而来。那绿是深秋的绿,沉郁而厚重,不像春夏那般轻浮。草地虽不如夏日油亮,却更显出一种柔顺的、天鹅绒般的质感,温存地依偎着大地。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片树枝。它们静静地立着,枝丫舒展,像一把把打开的古式团扇。时值深秋,叶子的边缘已染上了一圈浅浅的焦黄,仿佛被岁月的烟火轻轻燎过;但叶心却还固执地保留着一脉苍绿。在地上绘出无数流动的、明暗交错的图案。一阵微凉的秋风走过,头顶上便响起一阵极轻微的“沙沙”声,那声音清冽而干燥,像蚕在啮食桑叶,又像远方的潮水,温柔地洗刷着心头的尘埃。
广场边上,三两个老人正不慌不忙地活动着筋骨。旁边那座小小的假山,垒石倒也奇崛,缝隙里倔强地生出几丛顽强的绿草。假山脚下,一弯浅浅的水池映着天光云影,虽无活水,却也自成一趣。我尤其喜爱那一排蜿蜒的凉亭走廊,在暮色里显得分外安详。坐在廊下的长椅上,看远处孩童嬉笑追逐,他们的欢叫声像受惊的麻雀,忽地腾起,又散落在风里,只觉得时光在这里也放慢了脚步,潺潺地流着,不忍疾走。
暮色渐渐浓了,广场上的灯亮着,在渐深的蓝夜里点缀出团团温软的光晕。周边的街市也热闹起来,食肆里飘出诱人的香气,旅馆的霓虹招牌闪烁着,为远来的旅人标示着归宿。这里的便利与安宁,竟结合得如此之好。
我慢慢踱步回去。来时的些许焦虑,不知何时已被晚风吹散,涤荡一空。明日庭上的是非曲直,自有法律的尺规去丈量;而此刻,我心中只盛满这一广场的秋色与安宁。这短暂的偷闲,并非逃避,倒更像是一种汲取,从这宁静的土壤里,我重新获得了面对明日纷扰的从容与力量。(中华新闻社晨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