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起,历经20年建设、全球最大的单一文明博物馆——大埃及博物馆全面开放。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穿过博物馆门口的宽阔广场,从写满象形文字的大门下进入馆内,来到拉美西斯二世高达11米的巨大石像下,感受古埃及文明的辉煌与奇迹。
这一埃及最大的文化工程,在2002年选址,2005年开 工建设,数度推迟开馆时间,为自己赢得了“地上鸽王”的称号——与它遥相呼应的“天上鸽王”是人类历史上造价最昂贵的韦伯太空望远镜,原计划2014年发射,之后也是延期再延期,直到2021年底才终于升空。
大埃及博物馆的盛大开幕仪式 图据视觉中国
如今,升空之后的韦伯望远镜以其卓越的红外探测能力“穿透”遥远深空,从大爆炸后的首批星系到系外行星的奇异大气,它源源传回的图像不断刷新着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而大埃及博物馆也将开始缔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椭圆王名圈里 历代法老的名字
大埃及博物馆的修建,最主要目的就是用来取代始建于1902年、早已拥挤不堪的埃及开罗博物馆。老馆因面积有限,数量庞大的珍贵文物只能长期存放在库房中,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更难有对外展示的机会。
随着更多文物的不断发掘出土,以及现存文物需要修复保护的需求增多,老馆早已超负荷运转多年,因此埃及政府在2002年也就是开罗博物馆建成一百周年之际,决定新建这座史无前例的超大博物馆。
埃及开罗博物馆旧馆 摄影 乔雪阳
正式开馆前,大埃及博物馆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开放了部分展厅。红星新闻记者曾有幸提前探访该馆。
从踏上博物馆所在的广场开始,令人屏息的古老与神圣之感就开始弥漫,广场地面上有一道道浅浅的人造水渠,烈日下流水潺潺,仿佛时间在阳光下流逝。
馆厅两侧的棕榈在北非的热风中摇曳,足够开阔的场地和出色的设计,让游客们带来的嘈杂音浪原地化为轻声细语。博物馆的几何形尖顶从沙漠地平线拔地而起,在蓝天背景下格外醒目。
大埃及博物馆入口 摄影 乔雪阳
埃及导游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博物馆入口处布满象形文字的墙面上,大多是古埃及历任法老的名字。这些符号被特有的椭圆形“王名圈”所包围。王名圈不仅彰显法老的神圣与独特,也象征着保护——古埃及人相信它能保护法老不受邪恶力量侵犯,同时也代表着太阳环绕世界。
“比如这组——太阳、鸟、蛇、鸟,这四个符号的组合,就是胡夫法老的名字。”她指着离我们最近的几个符号举例说,“旁边这个,是他儿子哈夫拉法老的名字。”
象形文的胡夫法老王名 摄影 乔雪阳
在埃及人眼中,这座正对着著名大金字塔群的博物馆,就是现代埃及的金字塔。若从空中俯瞰,便会清楚看到其平面形状正是一个三角形,正对着大金字塔群。三条轴线呈放射状分别延伸至胡夫祖孙三代的大金字塔脚下,寓意着扮演一个古代与现代之间转折点的角色。
胡夫金字塔(左下)和大埃及博物馆(左上) 图据视觉中国
在此前的开馆仪式上,埃及总统塞西在致辞时表示:这座宏伟的建筑不仅是保存珍贵文物的场所,更是埃及人民智慧的鲜活见证,正是这种智慧,让埃及人民建造了金字塔,在神庙墙壁上镌刻了不朽传奇。
拉美西斯与图坦卡蒙
新馆落成后,大埃及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超过10万件。其中,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像无疑是大埃及博物馆主展厅内最恢弘的文物,也已成为该馆的标志性视觉元素——只要你看到这尊巨像和他身处的大厅,就会知道这是大埃及博物馆。
拉美西斯二世本人也是古埃及存在感最强的一位法老,史称“拉美西斯大帝”,被埃及人视为伟大的祖先。拉美西斯二世统治埃及67年,是在位最久的埃及法老。他与当时的敌国赫悌在卡迭石大战后签订的和平条约,是世界上第一份国际和平条约(签订于公元前13世纪末期)。
主展厅内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 摄影 乔雪阳
除了执政时间久之外,热爱大兴土木的拉美西斯二世也给埃及留下了许多宏伟古迹,比如举世闻名的阿布辛贝神庙。3000多年前的阿布辛贝神庙,在每年2月21日和10月21日,也就是拉美西斯二世生日与加冕日这两天,当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都会穿过60米深的庙廊,照在拉美西斯二世雕像的脸上。因此,人们称拉美西斯二世为“太阳的宠儿”。
19世纪初,拉美西斯二世这尊巨大雕像在孟菲斯被发现后,原地“滞留”了一个多世纪之后,才于上世纪50年代运抵开罗。如今,站在大埃及博物馆最显眼的位置上,应该是这座雕像最好的归宿。博物馆还在墙面上开凿出一个经过精心测算的窗口,为法老再度保留了那缕跨越时空的阳光。
据说大埃及博物馆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为巨像的存在留足余地,馆内的阶梯成功“hold”住了巨像带来的扩张感,在视觉上层层递进,构成一处舞台,引导参观者在登梯过程中依次经过雕像、石棺和石碑,仿佛从远古一路拾级而上。
11月4日的大埃及博物馆 图据视觉中国
阶梯的尽头是一处观景平台,可远眺壮丽的金字塔群。在试运营阶段,它便成为社交平台上炙手可热的打卡点。
透过这扇窗,远处的金字塔群清晰可见,金色的砂石在阳光下延绵起伏。为了让这份千年景致与现代建筑相连,博物馆特地修建了一条专用道路,将金字塔与馆区相通。
在大埃及博物馆眺望金字塔 图据IC
展馆展厅是一组开放式空间,依照与大阶梯相同的坡度布置,参观动线也因此顺势而下,以大致的时间顺序从史前时代走向希腊-罗马时期,中间穿越中王国与新王国时代。每一个时代又划分为三个纵向主题:“社会”“王权”与“信仰”,共组成12个展厅。
当然,最受瞩目的无疑是图坦卡蒙展厅。事实上,2025年11月4日也是图坦卡蒙王墓被发现的第103周年,被大埃及博物馆选为正式对公众开放的日子。
终于,这座史上最著名法老墓的全部陪葬品,都在大埃及博物馆与世界见面。
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 图据视觉中国
图坦卡蒙年仅9岁便登上埃及王位,19岁去世,至今死因成谜。他的墓葬是3300年来唯一一座木乃伊与宝藏均保存完好的墓葬。全面开放的博物馆使得图坦卡蒙法老的5000余件宝藏有了集中展示的地方。其中一些展品自上世纪出土后,便一直储存在仓库内,直到在新馆才又重见天日。
图坦卡蒙最著名的黄金面具美得令人窒息,还有那张描绘了他与王后安克森纳蒙甜蜜相对的金质宝座——椅背上的浮雕画中,图坦卡蒙惬意地坐在椅子上,凝视着站在他面前的王后;身着华丽银裙的王后,则伸出手臂搭在丈夫的肩膀上,动作亲昵而温情。
几乎在每一幅这样的图画里,他们都望着对方。
图坦卡蒙即位时年仅八九岁,安克森纳蒙当时也不过十二三岁。这对少年夫妻年貌相当、情窦初开、又是在风雨飘摇的政局中相依为命,是很有可能产生深厚情感的。他们在大臣们的强烈要求下,废除了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恢复了阿蒙神的地位,为稳定埃及政权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学术研究与文创购物的天堂
行走在大埃及博物馆内,最大感慨就是:文物太丰富了!
面对琳琅满目的陶器、棺木、小雕像和布满象形文字的器物,观众很容易感到信息过载。但得益于策展上的用心,这些藏品被编排成一组组精心构建的视觉单元,虽然在形式上略显对称,却足够吸引目光。大型透明展柜将邻近的展品层层叠映,形成丰富的视觉关系。
展厅没有固定的参观路线,呈现出一种少有的非教学性体验。展墙上的部分文字说明或许稍显简略,但能感觉到策展团队在试着给予展品一种“人”的维度。
大埃及博物馆展厅 图据视觉中国
贴心的科普类细节也很多:比如展馆入口附近,一个展示柜按年代列示了历代法老的王名圈,象形文字下是英文对照,让你将这些看起来萌萌的“简笔画组合”跟那些威严的古代君主联系在一起。
所有顶级博物馆都同时担负着文物保护与学术研究任务。大埃及博物馆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保护、修复和研究设施之一,17个实验室保护着埃及丰富的遗产——易碎的纸莎草纸、陶器和木乃伊。这里未来都将是埃及乃至全球古物学家和考古学家进行研究的一流场所。
大埃及博物馆内这尊雕像侧面的这组象形文字很经典,意为“祝你永恒” 摄影 乔雪阳
当然,对于普通游客们来说,博物馆的文创商店也是必不可少的购物点。荷鲁斯之眼护身符、圣甲虫冰箱贴、猫神小雕像、狒狒帆布包、象形文字主题饰品、还有夹着风干橙子片的手工香皂和巧克力……样样都令人爱不释手。
虽然价格确实比外面稍贵,但重点是这些文创上印着的“GEM”字样——(Grand Egyptian Museum的简写),作为礼物可太有面儿了。
开罗也对这座拖延已久的博物馆寄予厚望,它是重振对困境中的经济至关重要的旅游业计划的关键一环。导游阿斯玛告诉我:过去的十多年里,埃及旅游业屡遭冲击,直到疫情后才又渐渐呈现复苏迹象。
博物馆门口矗立的方尖碑 摄影 乔雪阳
据报道:2025年的前九个月约有1500万游客赴埃及旅游,创收125亿美元,同比增长21%。埃及旅游部长谢里夫·法西近期也公布了官方预期:到今年年底,埃及旅游总人数将达到1800万。
未来,凡至开罗“必打卡”的大埃及博物馆,每年也将吸引至少500万游客。“我们非常欢迎中国游客来埃及旅游,这是两大文明古国最好的民间交流方式之一。”阿斯玛说。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苏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