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这座华北地区唯一
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
因“七七事变”
被镌刻进民族记忆
如今以“博物馆之城”的新身份
焕发出新活力
从“历史见证者”
到“文旅新空间”
通过“馆桥城园”一体运营
让文化旅游功能
与历史纪念功能协调统一
打造京西文旅新目的地
历史韵味
从一条街到一座城
距今已有380多年历史的
宛平城,东西长640米,
南北宽320米,
是华北地区唯一一座
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
高大的城墙
多年来一直“闭门谢客”,
2021年,丰台区启动了
宛平城解危和整体保护
提升工程。
拆除南侧城墙周边的
非保护性建筑,
对城墙本体进行修缮加固,
今年9月27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城门楼南侧,
不仅亮出了城墙,
还形成了一条环城道。
你可以顺着城墙根儿走下去,
右侧是巍巍的城墙,
诉说着时光的沧桑,
左侧是刚刚修缮打造的
城墙下空间。
登上城墙,巍峨的城门楼、
宽阔的城墙、高大的垛口……
抚摸着斑驳的墙砖,
能够真切感受到
这座卫城所留存的历史韵味。
●点睛
登临露台换个角度看古城
东城门内,
一家名为宛平熹玥的
特色水饮店,打造了一个
满满松弛感的露台。
几张矮桌,几把露营椅,
一块块方方正正的草垛,
还有屋檐、老树的枝丫
和不远处的城门楼,
构成了一幅古今融合的画面。
不少人喜欢拿杯饮料,
在夕阳洒下的光晕中,
与古城门楼合张影,
氛围感瞬间拉满。
文博格局
从一座馆到一城馆
如果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是宛平博物馆之城的“脊梁”,
那么散布在城内
大大小小的特色博物馆、
类博物馆,便是“毛细血管”,
共同丰富着宛平城的文旅体验。
宛平城里的博物馆,
大多由旧商铺、民居
改造而成,面积不大,
但主题鲜明,
涵盖了军事、医疗、艺术、
民俗等多个领域,形成了
“大馆引领、小馆补充” 的
文博格局。
曾是明清时期兵营的拱极营,
变身清兵营和古代冷兵器展馆,
还深入参与到文旅活动中,
日常的射箭体验,
节庆时的“正时仪式”表演,
将明代报时、换岗等场景再现。
在赤脚医生博物馆,
《农村医疗卫生手册》、
锈迹斑斑的听诊器、
印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药箱……
一件件展品,让人感受到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为守住群众健康第一道防线
做出的努力。
在大众篆刻体验馆
刻一方属于自己的印章,
在古砚博物馆
看从汉代到明清的古砚流传,
在宛平县衙里
看宛平记忆专题展,
逛累了还能到留声机博物馆
喝咖啡,听百年前留声机的乐音……
打造宛平博物馆之城,
丰台文旅集团充分利用
城内空间,拓展文博功能。
在城墙上,
北京首个以古城墙为背景的
主题摄影展
“城墙上的记忆——
‘气壮山河·伟大丰碑’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主题摄影展”正在展出。
109幅珍贵老照片再现了
从“七七事变”爆发
到中国人民最终赢得
抗战胜利的壮阔历程。
●点睛
小城会客厅里的“家国万象”
一进宛平城西门,
就是小城会客厅,
这里刚刚上新了
“家国万象——首都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
从宏大历史叙事
到日常生活细节,
展现着学子对“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的理解。
穿过小城会客厅里的一扇门,
就是正在建设中的
“小城会客厅”二期合院,
将于明年开放。
“留量”密码
从大流量到真“留量”
无论是卢沟桥宛平城的
厚重历史,还是
抗战馆的民族记忆,
都为这座城带来大量的游人。
“流量”如何变成“留量”?
品茗休憩有好去处
年轻人喜爱的咖啡、饮品,
这里有!
最早入驻的人民咖啡馆,
长期“霸榜”大众点评
卢沟桥地区咖啡热门榜第一名,
还有以博物馆形态入驻的
留声咖啡,
有评书演出的
宛平熹玥coffee&bar……
一家名为“澄茶”的茶饮店,
二楼是大众篆刻体验馆,
小露台上,
时而会带给游人惊喜——
暮色四合,一盏灯,一个人,
一把琴,悠扬的乐曲声响起,
或是《我和我的祖国》,
或是《五星红旗》……
人们在街巷驻足仰望,
跟着哼唱,
收获刹那间的感动。
精品文创一站搞定
宛平城里,
不仅有卢沟桥礼物店,
还有北京文创集合店,
汇聚了首都博物馆、
国家自然博物馆、
中国电影博物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
40余家国内外知名文博机构
及文化遗产地的精品文创,
让你一站搞定!
饭店添了“博物味道”
主街如今汇聚八方美味,
老北京的“馄饨侯”,
连锁餐饮“南城香”,
混搭了齐齐哈尔
和贵州风味的“鸿雲楼”,
快餐“万国福地火烧夹”……
饭店入驻宛平城后
也添了些“博物味道”:
“馄饨侯”的一面墙上,
展示其源自1946年的历史,
《北京晚报》关于馄饨侯的
报道被装裱起来展示。
义利面包店里,
身高85厘米的“卢沟晓義”
巧克力狮子占据C位,
告诉大家他们是中国第一家
制作巧克力的企业,曾获得
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理念
打造动态文化空间
丰台文旅集团副总经理
胡振兴介绍:
“我们要让宛平城成为
一个‘动态的文化空间’。”
在打造“博物馆之城”的过程中,
从游客和居民的需求出发,
多种业态合理配比植入,
40%是博物馆及类博物馆,
30%是文化产业空间,
其余空间用于餐饮等业态,
未来还将引入酒店业态,
形成一个有着“宛平味道”的
博物馆聚落。
补白
国庆中秋假期8天迎客33万人次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
“中秋晓月文化节”
让宛平城“爆火”。
“胜利之光”点亮卢沟桥、
3D光影秀“开启”宛平城、
人造月亮在角楼上升起、
以城墙为幕布的电影院
给人们留下许多记忆点,
短短8天33万人次走进宛平城。
胡振兴说:“我们绘制了一张
到2035年的蓝图,
‘馆桥城园’一体化运营,
通过顺畅的参观路线串联,
让文化旅游功能
与历史纪念功能协调统一,
打造京西文旅新的目的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