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哪个城市海岸线最长?
青岛?
错了,是烟台。
烟台的海岸线长达1071.6公里,占了山东省海岸线的三分之一还多。
青岛才730多公里,威海500多公里,日照168公里。
这数字一摆出来,其他兄弟城市直接沉默了。
更夸张的是,烟台领海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才1.39万平方公里。
海比地大。
站在地图前看烟台,就像一只张开的大手,伸进黄海和渤海里。
芝罘半岛在这儿,蓬莱在那儿,长岛飘在更远的海面上。
东边连着威海,西边挨着潍坊,西南是青岛,北边隔着渤海海峡,对面就是大连。
烟台刚好卡在渤海和黄海的交界处,扼守着渤海的咽喉。
这位置有多重要?
往北,是整个渤海湾和京津冀。
往南,是黄海和长三角。
往西,是整个山东内陆。
烟台就是这个十字路口的守门员。
海岸线为什么这么长?
看看地形。
烟台全境都是低山丘陵,山丘起伏,沟壑纵横。
昆嵛山、牙山、罗山、艾山,这些山头连成一片,就是“胶东屋脊”。
山脉从内陆一路延伸到海边,山与海咬合在一起。
海水顺着山谷涌进来,形成一个又一个海湾。
芝罘湾、套子湾、四十里湾、莱州湾,湾套着湾。
海湾多了,海岸线自然就长。
半岛也多。
芝罘半岛伸进海里11.7公里,把芝罘湾分成东西两半。
蓬莱半岛更是直接把渤海和黄海隔开。
还有262个岛屿散在海面上。
长岛、庙岛、大钦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北隍城岛。
这些岛屿就是海上的山头。
2500万年前,这片海域还是陆地的一部分,后来海平面上升,山顶露出水面,就成了现在的岛。
岛多,海岸线又加了一截。
这样的地理,带来什么?
港口。

烟台港是东北亚的国际航运枢纽,吞吐量排全国第八。
全球四分之三的铝土矿从这儿进口,原油进口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6个港区是国家一类口岸,跟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港口直航。

2024年,烟台港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吨,集装箱509万标箱。
这数字放在全国,能排进前十。
为什么能做到这样?
海岸线长,意味着可以建更多码头。
烟台现在有243个生产用码头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有126个。
芝罘湾水深滩平,背有屏障,天然良港。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中国北洋航线的重要停泊点。
唐朝时,登州(今蓬莱)是全国四大通商口岸之一,和广州、扬州、交州齐名。
北方通往海外的主要口岸,就在这儿。
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多次经过烟台海域。
海上丝绸之路的北方节点,烟台算一个。
但是,靠海也有麻烦。
台风。
烟台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天台风一来,沿海地区直接瘫痪。

暴雨、强风、风暴潮,一套组合拳打下来,防不胜防。
冬天更冷。
烟台纬度高,北边就是渤海,冬天海风刮过来,比刀子还锋利。
年平均气温13.4℃,看着不算低,但冬天最低能到零下十几度。
海边的人,得时刻提防着老天爷的脸色。
水资源也紧张。
烟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2亿立方米,人均487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烟台建了1061座水库,是山东省水库最多的城市。
2024年刚建成的老岚水库,总库容1.58亿立方米,是烟台60多年来兴建的唯一大型水库。
住在这里的人,靠什么活着?
渔业。
海参、对虾、鲍鱼、扇贝,烟台的海鲜在全国都有名。
烟台海参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工业也发达。
张裕葡萄酒厂1892年就成立了,是中国最早的葡萄酒厂。
1920年,醴泉啤酒公司成立,是山东最早的啤酒厂。
罐头厂、钟厂,烟台都是全国最早一批。

现在烟台的支柱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
2024年,烟台GDP突破1万亿,达到10782.83亿元,增长6.1%。
常住人口703.52万人。
这座城市,从古到今,都是靠海吃饭。
但烟台最独特的地方,还是交通。
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四位一体。
潍烟高铁2023年通车,烟台到济南只要2小时。
莱荣高铁连接烟台和威海,胶东半岛的城市圈彻底打通了。
烟台蓬莱国际机场是千万级机场,开通170条航线,通航城市78个。

海运就更不用说了,烟台港是“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的15大港口之一。
这样的交通网络,让烟台成了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
从国内看,烟台连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辐射中西部。
从国际看,烟台面向日韩,连接东北亚,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交汇点。
一座城市,能同时拥有这么多优势,在中国并不多见。
山东16个地级市,凭什么烟台能独占三分之一的海岸线?
地理位置决定的。
这曲折的海岸线,成了烟台最大的财富。
你觉得海岸线长,到底是优势还是负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