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沈巍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放弃了原来到浙江一游的打算,直接奔向他朝思暮想又“近乡情更怯”的大美盐城。
盐城是他外婆的故乡,所以,沈巍称盐城是他的半个祖籍地。
前往盐城,之前他被“文赶”的遭际、在纪念馆被“监视”的阴影仍然萦绕在他的心头,他的担心应运而生,就是会不会再次重演被阻止入内、被礼送出境的待遇。
但出乎他的意料,他在参观了淮剧博物馆出来之后,连呼:“今天很爽快,(可以直播吗?)‘可以可以,随便’。哎呀,要有投诉电话(怎么办),‘投诉电话不管他不管他’。哈哈哈。这个今天第一次,下次再来一次。下次再来。来大美盐城。”
这不会有人在背后安排了吧,所以沈巍问了他身边的人:“我怀疑是你们哪一个人事先跟人家打过电话的吧?你们,你们哪个打过招呼的?”
没有一个人回应说曾经预先联系过景区,做过那个一直很高大上的“报备”。
之前,沈巍出入的纪念馆,都提心吊胆是否可以直播,但在盐城淮剧博物馆,人家直接让他随心所欲,所有跟随的主播,尽管可以把直播的长枪短炮亮出来,没有一个人来干涉,而且,还有盐城那热情的粉丝,纷纷给沈巍送来了惊喜的笑脸,这种礼遇,可以说是数个月来沈巍团队已经难以享受到的待遇了。
甚至他们都忘记了集体直播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了,而沈巍的粉丝,也惊讶于很久没有看到一场全程由沈巍讲解的文化直播之旅了。
盐城人就是这样豪横。
在淮剧博物馆,读着舞台两侧的对联,其中一个包含着“喜怒哀乐”的对联引发沈巍对盐城人的性格的深刻认知:“喜怒哀乐是非常明显的。一闹就给你拍台子,一骂就当场马路上开骂。”
热情的盐城粉丝
这种快意江湖的性格取向,也烙印在盐城的文化的血脉中。在盐城人看来,来了一个客人,八大碗招待,是最简单而普遍的礼貌,这时候还闹一出上门举报,盐城人直接选择无视。
这就是沈巍踏访淮剧博物馆受到礼遇的民情背景。
沈巍一行下午来到盐城建湖的陆秀夫纪念馆,真正用得上沈巍经常挂在嘴边的“门可罗雀”来形容。走进纪念馆,正门紧闭,只有边门的小院子尚可进入,本来以为今天没戏了,没有想到,热情的看门大爷,直接将纪念馆的主馆大门给打开了,让沈巍进入主厅,全程地介绍了陆秀夫可歌可泣、堪与金庸笔下的郭靖大侠一样壮怀激烈的人生传奇。
大爷开门
这就是盐城人的热情与豪爽,浸润在每一个细节与环节上。
而往深层次考量,这与盐城的文化有着关系。
在淮剧博物馆,沈巍提到了盐城版的《秦香莲》全国独此一家,不同于其它戏种的同一剧目。
沈巍介绍道:
——我们(通常看到的)《秦香莲》是告状,而且要告到包公手里才能得到申冤。
淮剧的(听众)可能(因为是)江苏(盐城)的人脾气比较暴躁,他心里想:那我自己来解决。他就把这个秦香莲的情节改掉了,改成什么情节呢?改成她当年被韩琦追杀。被人救下来了,他到山上去学武艺,成了个女将军。然后挂帅成功了之后,你看,被皇帝封赏了,她就邀请,她说你把陈驸马给我叫过来。陈驸马来了,她把他给干掉了。
这个戏按照我们今天来说呢,不符合法治社会的精神,对吧?但是呢,这个苏北人就特别喜欢。解气,对吧?
就是你当年害我的,今天我来干掉你。这个是淮剧的《秦香莲》跟全中国《秦香莲》不一样的地方。
只有这个秦香莲是扬眉吐气的,其它地方秦香莲都是哭哭啼啼的。——
淮剧版《秦香莲》里张扬着一个主题,那就是“我的地盘我作主”,既然由我淮剧来演绎《秦香莲》的故事了,我就怎么解气怎么来。
“解气”,这就是盐城人的脾气。
“我的地盘我作主”,管你那些只会肆虐弱不禁风体质的投诉。
沈巍的盐城之行,留下了他对淮剧的烂熟于胸的深刻而富有趣味的解读,全程直播的沈巍讲解,堪称最通俗又最能获众的淮剧讲义。
而对陆秀夫的人生壮剧的提纲挈领的复原,再现了一出历史上曾经动人心魄的血性悲歌,激荡着盐城这块铁军曾经战斗过的热土。
女有“秦香莲”挥刃报复陈世美,男有陆秀夫精忠报国传美名,盐城的文化里有着一种血气方刚的傲岸气质,所以沈巍作为拥有盐城血脉的上海人,在他第一次回到盐城的时候,他感到盐城基因对同一族脉的同频的欢迎,令他感到“爽快”、“解气”。
“大美盐城”真是名不虚传啊。沈巍重新认识了他的半个故乡,他说上海到盐城只有三个小时,比到南京还要近。
实际上,更近的是一种血缘上的相近,那种推翻虚饰、直面真诚的脉动,是相同的,所以盐城对沈巍的无条件开放,令沈巍惊呼是他外出游学经历中的“第一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