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其迈,时盛岁新。
转眼间,“十四五”收官在即,硕果盈枝,“十五五”序幕将启,蓝图正绘。
在你我他的身边——
南河绿道功能上新,复兴街烟火焕新;
年轻人带着梦想,到乡村仰望星空;
“幸福水城”成色更足;
“智造高地”质效跃升;
……
这些可感可及的“津”喜,就在家门口的变化中。
成都新津推出系列策划报道
“我家门前・‘津’喜多”
通过你我的视角
勾勒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
每周二、四、六晚上7点
与大家见面
一起看见
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津”喜
今天,第三站
来到唐玄宗、杜甫、苏轼都曾登临的
修觉山
看这处历史文化地标
如何在“城市更新”下
焕发“新生”
修觉山韵,文脉千年。
南河之畔,修觉山蔚然矗立,山势雄伟,景色秀美,是新津人在“家门口”登高望远,一舒胸怀的好去处。
今年国庆期间,修觉山吸引了剑桥大学,布朗大学等海外高校学子来此吟诗作赋……这处新津历史文化地标,自唐代起就已是西蜀文化名山——唐玄宗李隆基曾登览此山,并题写“修觉山”三字,因此得名。后来,杜甫、苏东坡、陆游、范成大等文人雅士也来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诗篇。
遥望修觉山
跨越千年,修觉山从遥远历史中走来。
据1989版《新津县志》记载,修觉山上原有白观音寺、修觉寺、宝华寺、玉皇观、绝胜亭以及东坡亭、东坡洗墨池等遗迹,曾经承载着多少新津人的文化记忆。
赓续历史文脉,是城市更新应有之义。今年,修觉山公园迎来“焕新升级”。杜甫诗碑、修觉双井完成修缮,能看到杜甫题留“江山有如待,花柳自无私”等诗句。东坡洗墨池得以还原,重现了文人雅集场景。
修觉诗廊高挂陆游、王梦庚等名家诗作,墨香留韵。山顶则是新修的纪胜亭,在此可俯瞰岷江、南河等五河交汇的壮阔水景,再现苏辙题诗的意境。
修觉诗廊
纪胜亭
让传统文化绽放文化新生。
修觉山的提升,不仅注重文化传承,更融入了现代审美与休闲需求。在改造中,通过新增生态步道、游乐沙坑、观江茶肆、夜间灯光艺术装置等设施,满足市民和游客的文化交流、休憩观光需求。
生态步道
观江茶肆
而对于一些80、90后新津人来说,修觉山有着他们关于青春的温暖回忆。
多年前,还未搬迁的成都市新津区五津初级中学,位于修觉山山顶,因此这所中学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爬山中学”,日复一日的爬山、上学,这里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爬山中学”资料照片
今年4月,改造提升完成后的开园当天,不少校友回到此山,追忆逝水年华,或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学生时代趣事,感叹修觉山变得如此美丽,如此有诗意。
“以前我就在山上读书,教室、操场的位置都刻在记忆里。”
“老地方焕新颜,我会经常带家人朋友来这玩,给他们讲从前的故事。”
“我曾在爬山中学教书,这次修复古迹让历史‘活’了……”
在修觉山,新津人有太多的回忆与故事,大到历史文化,小到切身感受,难以忘怀,不能忘怀。
而新津,以城市更新为支点,撬动了一系列改造提升工作,其历史,其文化,其对于新津人独特的记忆,更加生动地融入了这座“幸福水城”的肌理之中。让经典,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