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贵州网讯(特邀撰稿人:王有信) “我下午的会估计开到4点半左右结束,你过来吧,正好冯总编也过来了,晚上一起吃个便饭”。电话里传来著名诗人,浙江省优秀企业家,长业建设集团董事长虞学泽的声音。
大摡他和冯总编也是这么说的,我们俩人几乎同时到达。所不同的是这位《中国文艺家》总编留着艺术家发型,十分飘逸,而我则刚从斗门老街一个叫“花花理发店”花20元理了个短发,穿一件黑色外衣,显得有些土气。
虞学泽刚出差回来,又开了一下午会,显得有些疲惫。他在办公室里和我俩稍许寒暄了几句后站了起来说,“走,今天一起去山里吃饭,饭后还要处理些事”。这位军人出身的企业家,对两位远道而来的老朋友一点没有刻意的斯文,但在上一辆商务车时,他却先钻进去坐到了后排,而把主座让给了我俩。
天色已暗,车上了高速公路,穿过几个灯光通明的隧道,只见沿途平水、稽东和王坛的指示牌一个个快速向后移去,夜色中山色一片朦胧。下了高速,车很快驶进一个山村,在闪烁着“一桌土菜”霓虹灯的建筑旁停了下来。
“这里是一群90 后创办的一个农业项目,’一桌土菜’是这个项目的品牌。这里生产的所有蔬果、禽畜和水产品,包括今天要请大家品尝的每一道菜,全产于稽东山区,是呼吸着天然氧气,喝着溪水长大的”。一众人进来后,虞学泽就侃侃地做起了介绍。
总编冯楚先生是有备而来,还未等众人入座,他就从一个帆布袋里掏出了一摞印刷精美的刊物,一边告诉大家他从北京过来,正在策划几个全国性的文艺活动,一边介绍这些刊物中有的是把虞学泽做为封面人物,有的刊登了虞学泽的新诗作,有的登载了文艺家对虞学泽诗作的评论等。众人的目光均被吸引到这些刊物上,房间内顿迷漫开了一股浓浓的诗情和文学气息。
封面上的虞学泽
好戏还在后头。总编最后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卷由素纸包着,还未经装裱,由书法家书写的虞学泽《大运河的诗魂》诗的4 米长卷。在众人配合和注目下,总编将这幅作品徐徐展开,只见这篇诗作经书法家之妙笔,诗书合一,更彰显大气和神韵。众人鼓掌喝彩,厅里顿觉蓬荜生辉。
虞学泽(中)、冯总编(右)在长卷前合影
虞学泽交待今晚喝15年陈的坛装绍兴老酒,在他的眼里,喝老酒吃土菜是绝佳搭配,透出的香味和意境更具乡土气息和诗意。随着一道道土菜被端上桌,虞学泽对每道菜的介绍颇具诗意:“这道红绕土猪碲,香糯中能品出山猪与其它猪的不同”、“这道烧肉的油豆腐,经过老卤浸泡更提神入味”、“这条清蒸野生鱼,其鲜鲜堪称一绝”、“这只清饨土鸡,味中可有天地精华”、“这道鸡毛菜可是蔬菜中的黄花姑娘“、“这道臭苋菜梗颜色都格外绿滴滴”……说着他随手抓起一只“土包子”吃了起来。有人说:“土菜须土吃,如果每道土菜旁放上一双公筷,这土味就变淡了”。引来大家的赞同。
虞学泽对诗独有情钟, 从学生到军营,从机关到工地,从把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带入全国优秀建筑企业,一直伴随着他多彩的人生。虽然这桌土菜味道独特,但边吃边吟诗议诗评诗,是席间最隆重的一道主菜。冯楚先生曾有过军旅经历,与虞学泽已有10余年的交往,对虞学泽的诗作、风格和境界盛赞有加,能随口吟出其中的许多诗句,尤其是他那首抒发对大运河和水乡绍兴独特情怀的《还是那只乌蓬船》。虞学泽随手从手机中翻出了新近创作的几首新诗,与大家分享。
来自上海建筑工地的几位骨干,也一起打开了话匣,热议起了董事长的诗作在工地在员工中的回响,用很朴素的语言,表达职工们对董事长诗作的喜欢及对企业精神的凝聚和滋养。
话题转到今年5.1,虞学泽将一首《钢的语法》献给城市建设者们,和大家一起欢度劳动者的节日。诗作把脚手架、搅拌机、镙纹钢、打桩机、泵车、电焊工、安全帽全揉进了诗的艺术。“冯总编,您主编的中国文艺家刊物,多是艺术家的作品和评论。可否也适当发点大众的评论,如组几篇来自一线建筑工人的稿,搞一个类似’虞学泽的诗在工地’,在阳春白雪中适当参入点下里巴人,把一些平凡的劳动者一起领进艺术的殿堂”。这一建议,受到了冯楚先生的赞成。
土菜中加入了诗的元素,骤增特色。诗中充滿土菜味,更具人间烟火。
2025年11月4日(于绍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