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那么多繁华的地方你不去拍,偏偏去找武汉贫穷的一面拍摄,要给大家看"最真实"的中国,他坚持认为中国不可能处处都光鲜亮丽,肯定有落后贫困的地方。[玫瑰]
虽然嘴上说不差钱,他公开表示想展示中国“不为人知”的落后一面,于是全程带着一种“找不同”的眼光不坐高铁,特意选了趟七小时的普通列车。
镜头始终对准皱巴巴的座套、躺在地上休息的乘客,连手机支架都要吐槽质量差。
出了火车站他继续“找线索”,拍老旧墙面拍路边打盹的人,甚至把电动车上锁说成是“盗窃猖獗”的证据。
走到汉口站前又把历史建筑误读成“殖民遗迹”,完全没提武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背景, 这种拍法并不新鲜。
就像你心里认定了一个结论,出门就只拍能印证这个结论的画面,武汉有百年老站,也有亚洲一流的光谷。
有人骑电动车上锁,也有人用手机一扫就骑走共享单车,这些都是同一座城市的不同切面, 选择普通火车其实很正常。
就像有人选择公交有人打车,这不过是不同的出行需求,武汉作为重要交通枢纽,高铁动车普速列车并存恰恰说明这座城市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而不是什么“隐藏的落后”。
至于电动车上锁,在国内大小城市都常见,就像出门锁门、停车锁车一样,是习惯不是恐惧,如果真像他说的“盗窃猖獗”,满街的共享单车和电动车又怎么能运转得起来?
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带外国朋友逛江汉路,他指着老房子问是不是“殖民时期留下的”,我告诉他这些建筑确实有历史,但更关键的是现在里面可能是咖啡馆书店或设计工作室,老建筑活在了今天的生活里。
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老房子不是标本,而是还在呼吸的城市一部分, 每个城市都有不同节奏的面貌。
凌晨的火车站有人躺椅休息,就像纽约中央车站也有人靠在墙角打盹,光谷的科技园晚上十点还亮着灯,年轻人在里面讨论算法和创业。
这些画面放在一起,才是更接近真实的武汉,但如果出发前就带着“找贫穷”的滤镜,那最终拍出的不过是对着自己预设的回声壁说话。
真正有意思的旅行记录,是愿意被城市本身的样子所惊讶,比如在武汉过早,发现热干面可以边走边拌,去东湖绿道看到一家老小一起骑共享单车。
新闻一经发出,网友们都觉得他这是带着答案找证据。
“真是服了这位大哥,专门挑凌晨拍火车站躺椅子的,哪个国家火车站凌晨没几个休息的人?他咋不去拍拍光谷的凌晨,全是加班搞IT的年轻人,那叫一个灯火通明!”
“他是不是对‘穷’有什么误解?坐七小时火车才500公里,那是因为我们山区多,隧道多,铁路线不是直线!他咋不试试武汉到北京的高铁,四个多小时跑一千多公里,那才叫速度。”
“他最大的问题,是带着答案找证据,心里已经认定了中国落后,所以眼里只能看到老旧墙面、电动车锁,而对满街的共享单车、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崭新的地铁系统视而不见,这叫确认偏误,心理学上都有讲的。”
“真正的旅行是去发现和理解,而不是去审判,武汉的魅力在于它的层次感,既有百年老里份的生活气息,又有长江两岸的现代天际线,只盯着一点看,太可惜了。”
“汉口站是纯正的中国风格设计,借鉴了欧洲古典建筑元素,但跟殖民历史没关系,这属于知识储备不足闹了笑话。”
“哪个国家没点质量差的小商品?咋不拍拍我们产的华为、小米手机呢?拿个几块钱的支架代表‘中国制造’,这逻辑也是绝了。”
“明显就是来博眼球的,觉得黑中国在外网有市场,这种选择性失明的报道,最好的对待方式就是不理他,越争论他流量越高。”
“让他说去呗,中国的发展就摆在这里,不会因为一个视频就改变,有自信一点,咱们该吃热干面吃热干面,该过日子过日子。”
如果让您来做一天导游,您会带这位印度博主去武汉的哪个地方,让他彻底改变对中国的看法呢?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正名”路线吧!
信息来源:YouTube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