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播州文旅推荐官评选赛圆满落幕!13位文旅推荐官脱颖而出,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却同样满怀对播州的热爱,将用独特的视角,带你重新发现这片土地的诗与远方。
风采展示
刘 永 毅
我是刘永毅,一个播州土生土长的原住民,作为一名“00后”苗族刺绣与古法植物染非遗传承人,我深深感恩脚下这片土地——这里有苟坝的红色印记、乌江寨的璀璨夜景、洪关太阳坪的云海风车,还有习近平总书记称赞的“找到乡愁”的花茂村 。
大学学习设计后,我选择回到播州,在播州城区创办了“山子手工工作室”。我尝试将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播州文化底蕴与当下生活美学结合,把传统的苗绣纹样,点缀到车载香薰、拼布杯垫等日常用品上。让我特别开心的是,我的这些小小创意,不仅吸引了来自重庆、成都甚至外国的游客关注播州、了解播州,还能带动身边10多位绣娘一起,用指尖技艺增加收入,让苗绣这门老手艺真正“活”在当下。
在我看来,非遗不应该只是橱窗里的陈列。就像我们播州能将红色文化、古法技艺与无人机表演、潮流音乐节等现代元素成功融合一样,苗绣也可以很“潮”。我希望能像乌江寨通过创新让传统民俗焕发新生机那样,继续探索苗绣的更多可能性,让它成为我们播州文旅一张温暖而独特的名片。
作为播州的一员,我坚信,每一份扎根乡土的努力,都是对家乡最深情的告白。我愿用手中的针线,与家乡一同成长,让苗绣这门美丽技艺,为“红色圣地·乡愁播州”增添一抹青春的亮色。
田 维 野
田维野,一位深耕于内容策划与视觉传播的创作者。擅长用镜头挖掘故事背后的情感内核,策划具有广泛传播力的视频内容。就职于播州区融媒体中心的他,最喜欢的事儿就是琢磨怎样让好故事被更多人看见、记住并喜欢。其编写的文案和策划的作品在全国性比赛以及省级、市级等等专业评选中多次获奖。他说这些成绩,都比不上此刻的新使命——作为播州区的“文旅代言人”,要把家乡的美好,讲给你听。
他说:对我而言,文旅推荐是一次高级别的“内容策划”。我的镜头不再只为瞬间的感动,而是为了一片土地的生长。我不只想让你看到播州的风景,更想让你感受到这里的烟火气、风骨与未来。
朱 豫 莎
我是朱豫莎,一名从播州区文旅局出发的文旅推荐官。我的人生轨迹,始终围绕着“热爱”与“奔跑”。
18岁那年,我奔赴成都军区,成为一名女兵。退伍后,我先后在电视台担任主持人,如今在文旅局从事宣传推广工作。岗位在变,场景在变,但我对文化旅游事业的深沉热爱始终如一。从用话筒传递资讯,到用脚步丈量风景,我始终致力于一件事:将家乡播州最美的一面,生动地展现给世界。
此次荣幸入选文旅推荐官,我选择以“跑步”这一独特形象,为播州文旅注入全新活力。
奔跑,让我吸引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关注播州、走进播州。
未来,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积极的态度,履行好文旅推荐官的职责,通过我的奔跑,带领大家发现一个既深具历史底蕴,又充满青春活力的播州!
游 翔
我是游翔,播州人。多年前,我曾握着话筒在广播电视台记录过太多故事,心里,总惦记着家乡清晨的炊烟、巷口的吆喝,还有街坊邻里熟稔的乡音。后来便想着,不如用镜头留住这份温暖——2017年拍了30集《二天》。这是方言剧,我是想把小馆的烟火香、午后树荫下的闲谈声、邻里间搭把手的热乎劲儿,都细细装进光影里,让更多人看见家乡独有的温柔。
后来离开家乡,在成都从事影视行业,很幸运,《漂洋过海偏要做四川人》拿下了第四届亚洲微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金海棠奖。这份荣誉,对我来说不只是一份认可,更像家乡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让我也回来宣传家乡,也是我心底最温柔的回应。
今天,能以“播州文旅推荐官”的新身份重新出发,我觉得这是藏不住的缘分,更是揣在心里的穿越时空的思念。接下来,想牵着您的手逛逛熟悉的街巷:去尝尝巷尾的凉粉,看看山间云雾绕着的乌江,听听树荫下的家长里短,春日追着花海奔跑,冬日围着北京炉摆龙门阵,把家乡的每一份美好、每一段温情,都慢慢说给您听。
他即将带着播州的山水、故事、美食与情怀,走向更远的地方。未来,请跟随推荐官的脚步,一起解锁播州的N种玩法!
编辑丨田文涛
一审丨王远飞
二审丨李维霞
三审丨刘 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