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9月10日,元阳哈尼梯田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至此,元阳哈尼梯田正式成为全球首个集“世界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于一身的“三遗产”农耕文明典范。这不仅是国际对1300余年梯田农耕智慧的最高礼赞,更是元阳人民守护绿水青山、践行“两山”理论的鲜活注脚。
作为这一奇迹的直接见证者与传承者,元阳人民深知“三遗产”绝非虚名:梯田里流动的不仅是千年不息的流水,更是哈尼族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智慧;田埂上不仅是弯腰劳作的背影,更是祖祖辈辈“种田如绣花”的匠心传承;云海间不仅是游客惊叹的风景,更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实践。
即日起(9月27日),“云上梯田 和美元阳”微信公众号将推出《探秘“三遗产”》系列报道,带您深入田间,读懂哈尼族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千年答卷,见证元阳在“两山”转化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今天推出第十期《哈尼梯田:不止绝美景观,生态服务守千年》
生态服务功能是
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
科学技术能影响生态服务功能
但不能替代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可以说,正是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才使人类的生态环境条件得以维持和稳定
生计服务功能
食物安全
稻米是该区的主食,梯田稻作农业生态系统给哈尼族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在水稻生长期间,哈尼族喜欢放养“谷花鱼”和鸭子,等到收获稻谷之时,便可从梯田中获取稻米、鱼类和鸭子(蛋);到梯田休闲时节,田内可天然生长各种鱼类、螺蛳、黄鳝、泥鳅等水生动物,以及水芋、莲藕等水生植物;在梯田的田埂上,哈尼族会种植黄豆,还可采食水芹菜、车前草、鱼腥草等野生草本植物作蔬菜。
提供居住、燃料/能源与其他需求
在哈尼梯田稻作农业生态系统中,哈尼族利用当地树种“冬瓜”生长速度快、容易燃烧和具有良好水土保持性能的特点,在宜林荒山和退耕的陡坡地种植冬瓜薪炭林,为原始森林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保障;同时,由于系统中保持有面积较大的原生型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因而系统涵养了丰富的水源,为人畜饮水、梯田用水以及水磨、水碾的利用提供了基础;第三,传统的哈尼族民居——蘑菇房的主要建材来自于系统内部,建房所需的土墙来自于梯田田泥,房梁等支撑性构架来自森林,而遮盖房顶的茅草或稻草来自于森林或梯田。
社会与文化服务
首先,梯田稻作文化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梯田稻作文化与“梯田稻作文化”密不可分,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例如,梯田是哈尼族族群认同的根本:有哈尼族的地方就有梯田,有梯田的地方就有哈尼族,梯田是哈尼文化的载体和灵魂;另外,哈尼族的节庆活动与梯田稻作程序也密切相关。
其次,哈尼梯田最高级数达5000级左右,坡度最高达75度,人文与自然景观互相交融,在中外梯田景观中罕见,具极高美学价值。梯田、云海、蘑菇房聚落景观浑然一体,是名扬海内外的观光胜地和文学艺术家创作的宝库。不仅是公众观光旅游的场所,且具有普及农业知识、开展自然环境教育、传播文化和习俗等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意义;
第三,哈尼梯田生态系统是一个良性维持的自净系统,是土地持续利用的样板,可为其他同类地区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生活质量
由于哈尼族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基本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因此,他们生产出来的稻米是健康营养的绿色食品,而与水稻共生的鱼类、鸭子、田螺、泥鳅等水生动物和水芹、鱼腥草等湿生植物都是当地居民的生态食品,即系统为居民提供了安全健康的食物;其次,由于该区自然生态系统保持良好,没有工业污染,因而具有洁净的水源和空气,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第三,哈尼梯田景观一年四季及一天四时流动的美是文学艺术家创作的宝库,而生物多样、文化多元与和谐共融的文化系统,为外来人员提供了旅游观光、走进自然、体验异族生活的场所,也是外来人员感受哈尼梯田“天人合一”的理想教育场所,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案例。
其他产品和经济服务
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生长有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香菌、木耳、白参等野生菌类,哈尼族除采集食用外,一部分也用于商品交换;另外,高山林下种植的草果是世界上重要的香料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地热的河谷地区,热带水果香焦、荔枝及亚热带的桔子等果品及经济作物也是该区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同住一座城,共爱一个“家”,广大市民是城市的主人,人人都是优美环境的受益者。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创造文明向上、卫生整洁、秩序优良、环境优美的城市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字资料来源县农科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