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洞窟是临时决定来的,原本到某地都是优先打卡当地的世界遗产,这次不知道为什么把这处给漏掉了,到姆鲁山才发现美里附近有这处世界自然遗产。
虽说是附近,但是交通不是很方便,我是到美里汽车站赶大巴,大概不到2小时到尼亚洞窟附近的镇上,从这里到景区还有10公里左右,手机用grab叫车根本打不到,感觉跟中国乡镇的场镇比较像,有个停车场和美食广场,幸好有当地黑车司机来打招呼,最后谈定包车往返80马币,不算便宜,但是总算能省点事。
到尼亚洞景区现场买门票,只要20马币,现场买票都不给门票,而是给邮箱发门票电子版。
上图是游客中心买门票的地方。
买好票经过一片草地,附近看到有住宿木屋,貌似可以在这里住宿。
进入景区需要渡过一条河,上图是码头,其实河也不宽,不知道为啥不直接建一座桥,而是要来回轮渡,虽然一个人要收往返2马币的船费,不过太便宜了我都懒得提,只有我一个人也会专门载我过河,不会等人多点一起。过河只要2分钟,对面有同样的码头。
真的很不理解,如果为了赚船费,我不觉得一个人往返2马币的船费能赚到钱,感觉连器材油费都不够。
过河之后就是正式景区,这里最好的地方就是可以自己自由走,我来的时候几乎没有游客,重点是洞窟,但是洞窟在一片热带雨林中间,需要在雨林间徒步走过去,这又是意外之喜,又能进入超爱的雨林里面。
开始有个博物馆,不过没开门。
通往洞窟的森林步道修得很好,走起来很舒服,关键是没人。
中途有处大树倒了,步道中断,从旁边绕过去继续走。
这里好多各种美丽的蝴蝶,还有一种闪闪发光特别漂亮的,一直不停下来,没拍到。
步道沿途的森林好多都是浅水滩,形成水上森林。
中途也有些比较大的树,不过总体来说这里的树都不算太大。
中途看到水里有动静,结果爬出来个不知道什么的生物。
快到洞窟区域有卖小吃和饮料的摊贩。
爬上一些梯子,进入洞窟范围。
开始部分其实没啥,就是普通洞窟,貌似是以前采集蝙蝠粪和燕窝的工人的住宿地,现在还留有当年架设床铺的铁架。
沿着最开始的贸易者洞窟继续往里走,后面有个很大的洞窟。
这个大洞窟内部修建了完备的步道可以一路走进去。
越往里走越黑,最后一片全黑,必须靠手电筒继续走,在周围一片漆黑的巨大洞窟独自行走,头顶有蝙蝠的活动声,脚下能看到栈道上很多蝙蝠粪的痕迹,再加上洞内空气不流通和蝙蝠粪的臭味,真的是一种相当独特的体验。
视频:砂拉越尼亚洞窟探险
经过一处有洞的地方,阳光透进来真的好美。
后面继续深入大洞穴内部,没完没了的一直延续,这部分已经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我一个人走着有点害怕,甚至想要不要原路返回,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下来继续前进。
漆黑洞穴中电筒光照着看到空气中有很多灰尘,还时不时有大虫子跳来跳去。
最后总算走出了漆黑区域,到有亮光的地方。
后面继续能通道岩画洞窟,但是我没看到岩画,洞窟也没啥意思,还是大洞窟黑暗中行走更惊险刺激。
最后回到大洞窟,走另一条线路返回。
回来经过洞顶光线,由于太阳位置变化,已经从斜射变成了圆筒直射下来。
最后终于出来,呼吸到外面的清新空气,有种舒缓感。
洞窟走完出来发现前方还有栈道能继续走,继续体验森林徒步的乐趣。
这段步道不长,走到尽头貌似是一个当地的村庄,到了景区的另一边,又一路原路返回。
尼亚洞窟真是个意外之喜,既能体验水上森林徒步的乐趣,又有洞窟探险体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