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跟你们聊了了外滩是近代上海的起点,今天咱去寻找上海的 “根”,也就是城隍庙!就是超有老上海味儿的城隍庙旅游区。
这地儿离我住的地方不算远,我干脆直接步行过去,走了快一小时,穿过了好几条上海特有的 “弄堂”!这些弄堂里全是民国时期的房子,中西合璧的样式,走在里面就像穿越回老上海似的。“城隍” 到底是啥呢?“城” 是城墙,“隍” 是护城河,城隍庙就是祭拜城市守护神的地儿!但我真没想到,上海城隍庙拜的居然是西汉大将军霍光。而且上海城隍庙的热闹程度,比我之前在其他庙会可热闹多了!
按老习俗,大年初二该去丈母娘家、舅舅家拜年,但现在大家观念都变了,好多人都像我一样,趁着假期到处看看。再说说城隍庙旁边的豫园,这可是明代的私人园林,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里面藏了好多宝贝!有上了年头的古树名木,还有明清时候的家具、名人字画,连泥塑砖雕、额匾楹联,满满的中国传统文化味儿!城隍庙外围全是上海传统小吃,还有卖老物件的摊位,上海肥皂、雪花膏、大白兔奶糖…… 全是小时候听过的老牌子,我买了一大堆。
你们可能不知道,上海大部分土地都是长江泥沙冲出来的!要是看先秦的地图,根本找不到现在的上海大部分领土,— 因为那时候上海还没形成呢!上海历史上叫 “上海浦”,意思是 “通向大海的地方”,后来慢慢简化成 “上海”。我小时候还想,有 “上海”,那有没有 “下海” 呀?结果还真有!历史上真有个 “下海浦”,不过现在已经被填埋了,变成上海的马路了。
在上海浦附近,慢慢形成了一个市,宋代在这里设上海镇。到了元代,升级成 “上海县”。我去的城隍庙这块儿,就是当年上海县的县城,城墙到1912年才被拆除。上海人总被说 “排外”,把外地人叫 “乡巴佬”,但说实话,往上数几代,上海人的祖上基本都是从浙江、江苏的乡下过来的,其中宁波来的人最多。可能有人会以为以前的上海县就是现在的上海市,其实不是!现在上海市区的核心部分,以前是英租界、法租界、公共租界,直到 1927 年民国时期,才设了上海特别市,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
为啥以前上海能突然变繁华?其实跟战乱有关!那时候中国到处打仗,好多人跑到上海租界避乱,一下子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有不少西方冒险家来这儿买地皮、炒地皮,一来二去,上海就成了当时远东最繁华的大都市。
离开上海的时候,我打了个滴滴去火车站,司机师傅是崇明岛的,我问他为啥不在市区安家,他说市区房子太贵,没必要,住崇明的日子才叫舒服。因为崇明在上海的定位不是工业也不是商业,而是 “后花园”,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农副产品基地,简直是城市人理想中的居住地!后来我又去了浙江,路江苏,发现长三角的农村也超漂亮!其实我们江西的农村房子也建得不错,但关键是没人住;而浙江的农村烟火气特别足,那种热闹又宜居的样子,才是大家向往的农村!
好啦,今天的上海之旅就到这儿,下期要带你们去一个上海的抗日遗址,咱们下期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