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通州发布】
神秘的水利工程设施空间“亮了出来”,市民能更近距离接触水域环境,拍照观景不用绕路;环境美了,肩负拦洪削峰重任的蓄滞洪区空间“靓了起来”,成为健身遛弯的湿地公园……
近期,不少市民惊喜发现,以前家门口处于封闭状态的水利工程区域,现在可以悠然畅行。
△宋庄蓄滞洪区
水务部门在保障工程设施安全、防洪安全、水源安全的基础上,正逐步推进水利工程滨水空间开放,除核心水利工程外,其他水利工程滨水空间“应开尽开”,为民服务,让更多优质的滨水空间可亲、可近、可触达。
宋庄蓄滞洪区二期开门迎客
位于城市副中心温榆河北关闸以北约7公里处,昔日的砂石荒地蝶变一处重要的水利工程区域,这便是宋庄蓄滞洪区,也是“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庄蓄滞洪区二期,近日开门迎客。
登上西入口主山“四季之廊”向下俯瞰,视野豁然开朗,树木一棵挨着一棵,黄红交织色彩绚丽。
△宋庄蓄滞洪区二期秋色正浓
大片的水域湿地,现在已观测到绿头鸭、黑水鸡、斑嘴鸭等在内的50多种依水而栖的水鸟,不少拍鸟爱好者也闻讯前来打卡。
北运河管理处已开放
5处水利工程区域
很多游客不知道的是,北运河畔的大光楼,是承担北运河北关拦河闸汛期防洪调度及水资源调度功能的办公区域。
登上拦河闸上的交通桥,北运河、温榆河、通惠河等五条河在此交汇,游客看得见脚下河水奔流不息的壮丽景观。
△北关拦河闸上游左岸横堤向市民开放,新设置无障碍通道。胡子傲/摄
市北运河管理处工程管理科杨海龙介绍——
今年“十一”前,北关分洪闸近千平方米的桥区、北关拦河闸上游左岸横堤,也已向市民开放。
目前,市北运河管理处已经向市民开放了榆林庄闸北裹头、军屯拦河闸等5处水利工程区域。
水利工程开放并非“一开了之”
水利工程不是割裂自然的屏障,而是融入生态的纽带。
市城市河湖管理处北环管理所副所长闫莉君解释,水利工程开放并非“一开了之”。有的还新建了滨水步道,新装了路边座椅,栽植了海棠、油松、黄杨等植物,让滨水空间越来越靓。
△北关分洪闸上桥区开放,市民观赏水景。胡子傲/摄
如在运潮减河北关分洪闸上方桥区,市北运河管理处成立公共服务班组,为不熟路的市民游客指引方向。
桥区上方,每隔几米就放置救生圈,还张贴了“请勿攀爬”的标志,地面也有醒目的引导标志和警示标语,提示广播循环播放,给游客安全加上了多层“安全锁”。
从“治水管水”到“亲水乐水”
“以前想从月亮河小镇去大光楼景区,我们得绕道东南侧千荷泻露桥,现在北关管理所的大门敞开了,路贯通了,我们可以直接经过拦河闸附近的桥区去大光楼,步行比原来能省近20分钟。”月亮河小镇一位张姓的工作人员说道。
△北关分洪闸上桥区开放,市民从桥区穿行无需绕路。胡子傲/摄
水利工程滨水空间的开放,也为市民提供了了解水务的机会。
北关拦河闸附近,有市民对着科普展板学习水务知识,近距离观察水闸运行、了解防洪原理,也有游客盯着不远处的绿色能源保洁船,不时和旁边的工作人员交流。
水利设施不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通过拆除水利设施周边的物理阻隔,打通人与水的空间屏障,市民得以更近距离地接触到自然水域,开展休闲游憩、科普教育等活动。
白伟华表示,接下来,市城市河湖管理处将实施杏石口闸、土城沟出口闸、东便门橡胶坝等17处水利工程场区向市民开放,对开放区域进行科学规划。
既要“治水管水”,也要让市民能“亲水乐水”,水务部门在细微处下功夫。市水务局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处副处长张松介绍——
市水务部门正持续探索水利工程滨水空间科学综合利用,在增强空间贯通性的同时,让功能性水利工程成为市民亲近自然、感受水生态之美的公共空间,做到“人从闸上过,景在心中留”,助力“望山见水、共享河湖”愿景实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