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万里奔腾,自鲁豫边界入山东境内,首站便抵达菏泽市东明县。这条承载着千年文明的母亲河,在东明土地上蜿蜒流淌,孕育了“中国西瓜之乡”的丰饶,也催生了守护黄河的坚定信念。
11月4日,“万里同心,共护黄河——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媒体记者网络大V山东行”活动在东明县正式启动,来自各地的媒体记者与网络大V齐聚一堂,探寻志愿活动护河故事。
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与黄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更肩负着守护黄河生态的重要使命。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方面,东明县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党员志愿服务网络,打造“黄河流域候鸟保护”“美丽河湖”等特色品牌活动,让“人人护河”的理念深入人心,积累了宝贵实践经验。
活动期间,记者团沿着黄河岸线展开深度探访。在高村镇黄河险工段,3000米长的工程堤坝巍然矗立,坝岸历经百年演变,从秸秆坝到标准化土石坝,见证着东明治黄的不懈努力,岸边的水文监测设施持续运转,为治黄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走进黄河历史文化苑,黄河高村抢险纪念碑肃穆矗立,无声诉说着往昔抢险护河的峥嵘岁月;治黄历史碑廊则以文字与镌刻为载体,串联起中华民族与黄河共生共荣的千年文明脉络。来自菏泽学院的志愿者们穿梭其间,手持工具仔细清理角落垃圾,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行动守护文化苑的整洁与庄重。
东明黄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内,生态友好型露营营地错落分布,与周边葱郁树林相映成趣,尽显自然和谐之美。木质栈道循着地势蜿蜒伸展,穿梭于茵茵绿草间,串联起沿途景致;植物研学馆内,各类黄河流域特色植被样本有序陈列,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着黄河岸边丰富的生态多样性,自然之美与科学认知在此交融。
在东明林业局押花艺术展示现场,工作人员正专注地将脱水保色后的植物材料压制拼接,制作成精美的押花画作。这项独特工艺以“源于自然,回归自然”为理念,将天然植物转化为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的艺术品,实现了植物学与艺术的跨界融合。押花艺术的创作素材均取自本地原生植物,既践行了“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让人们在室内感受自然之美,成为东明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生动写照。
此次媒体行活动历时四天,采访团将深入菏泽、济宁、德州、滨州、东营等市,实地探访黄河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优秀案例,书写“万里同心,共护黄河”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典型故事。
(大众新闻记者 赵雅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