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馆河西新馆
津博馆藏文物基本陈列《耀世奇珍》
回到老家,享受过了煎饼馃子嘎巴菜和相声鼓曲,总要看看它的前世,于是分出大半天的时光,一走天津博物馆。津博立馆于民国七年,比咱豫博还早九年。新馆基本陈列有三,古代为《天津人文的由来》,近代为《中华百年看天津》,当然最有看头的还是馆藏文物《耀世奇珍》。
支脚,出土于青池遗址第二期文化遗存
乍见这个造型,好亲切。那年月,谁家拥有一台电热水壶,不再用煤球烧开水,很拽。早年读“剑外忽传收蓟北”,尚不知蓟县就属于我的老家天津卫。此地的五百户镇有个青池村,出土此物名曰支脚。这是津门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大概4万至1万年之间。
商武丁,月食卜骨(王襄旧藏)
商武丁,攻伐土方卜骨
商武丁,妇妌分娩卜骨
商祖庚、祖甲,傍晚下雨卜骨(方若旧藏)
商帝乙、帝辛,贞人问灾卜骨(王襄旧藏)
商,骨爵(局部)
骨爵兽骨制成,通体土沁。前流后尾,口沿外撇,近流处有对称立柱,圆腹略深,一侧有柄,下承三条锥形足。腹部三面出脊,两侧刻兽面纹,眼部镶绿松石。爵,酒器也,天子分封诸侯时赏赐之用,或者因功赏爵。三代时材质多陶、青铜,骨爵极其罕见,但未标注具体出土信息。
西周,太保鼎(徐世昌孙媳张秉慧捐献,局部)
西周,太师鼎(徐世昌孙媳张秉慧捐献,局部)
西周太保鼎,方形,口上铸双立耳,耳上浮雕双兽,四柱足。腹部四面饰蕉叶纹与兽面纹,四角饰扉棱,柱足装饰奇异。传为周成王重臣召公奭所铸。清道、咸间与敦、甗、彝诸器同出于山东寿张,时谓之“梁山七器”。几经流徙,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孙媳张秉慧捐之;此又一潘达于也。
西周,克鼎(徐世昌孙媳张秉慧捐献)
西周,克鼎(局部)
西周,克鼎(局部)
西周,克钟(徐世昌孙媳张秉慧捐献)
西周,克钟(局部)
克氏家族清光绪间出土于陕西扶风。民国藏家潘祖荫孙媳潘达于捐大克鼎现藏上博,七小克鼎藏之故宫、津博及海外。张秉慧捐鼎、钟、镈三件套,鼎通高口径35.1和32.8厘米。立耳平唇,颈部六短扉棱,腹略鼓而垂,下承三兽足。腹内壁铸铭文72字,记膳夫克奉厉王命成周治军。
西周,夔纹铜禁(局部)
战国,铸客簠(局部)
战国,铸客豆
战国,铸客匜
战国,铸客勺
津博的文物身份证何以在铸客系列开了天窗?它显然来自安徽寿县的李三孤堆楚王墓,推断或为幽王。铸客鼎为国家公祭鼎原型现藏皖博,教员戏说其大可煮牛。铸客指受聘工匠,其簠、豆铭文俱为“铸客为王后六室为之”。匜铭文曰“铸客为御室为之”。勺铭文曰“工盘野秦口为之”。
战国,行气铭玉饰
战国行气铭玉饰呈十二面棱柱形,中心自下而上有圆孔未穿透。器表阴线刻篆书45字:“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春在上,地几春在下,顺则生,逆则死。”据说此乃气功修炼之最早记录,字意虽简率,我却读不懂。
宋,范宽绢本墨笔《雪景寒林图轴》(张书诚捐赠,复制品)
范宽与常凯申同名,时人谓其宽厚,遂为名。其悟“与其师人,未若师诸造化”,隐于终南太华,对景造意,得山之骨。皴多雨点、豆瓣、钉头,李成与其“一文一武”,其与关仝、李成“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台北《溪山行旅》《雪景萧寺》藏而不露,休怪津门《雪景寒林》秘不示人。
隋,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
宋,汝窑天青釉盘
宋,官窑青釉暗龙纹洗
宋,哥窑青釉盘
清乾隆,唐英敬制款白釉观音
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
华夏文化演进数千载,肇极于赵宋。汝官哥钧定,汝窑为魁。其多青瓷,器不盈尺,有蟹爪纹、香灰胎、芝麻钉诸特点。其玛瑙入釉观之似玉,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因其存续二十载,十窑九不成,南宋时即“近尤难得”,现已知传世品74件而已,津门即藏天青釉盘一对。
民国,泥人张张玉亭彩塑《钟馗嫁妹》(局部)
民国,泥人张张玉亭彩塑《钟馗嫁妹》(局部)
带进博物馆的煎饼馃子
天津卫的俗文化,鼓曲有梅花、京韵、西河、铁片诸大鼓及时调、单弦、坠子,说唱有相声、快板和评书。如今杨柳青版画、泥人张彩塑、魏桥风筝、汉沽飞镲,甚至叫卖声,犹在传承活化。正如煎饼源于齐鲁,沉淀下来就融入了天津味。俺乐意中午吃,真希望馆里推出贴饼子熬小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