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沙封面,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是在国金中心俯瞰的万家灯火,还是杜甫江阁的落日剪影?或者是天心阁远眺橘子洲头和岳麓山的温柔曲线,又或者,是湘江两岸夜幕跳动的城市光影……长沙城市上空际线,像交响乐的音乐频谱,时而舒缓,时而激昂,细听,是山水洲城的清音。
建筑技术不断突破,高度的追求却终将回归文化的觉醒——长沙的终极高度不在云端,而在“山水洲城”的基因里。山城相对、山水相依、洲城映衬,是长沙两千多年的建城智慧,是长沙的空间形态的格局灵魂,也是一眼便再难忘怀的长沙印象。
△山水洲城的格局,从未改变。摄影@石亮
渡湘江,登岳麓山赏枫,在山顶眺望橘子洲和长沙城,是千百年前长沙人秋日游玩的必备节目。岳麓山,也许算不上巍峨,却从古至今都是长沙最佳的观景台。千年之后,当我们登临岳麓山,依旧能感受到前人眺望的心境——尽管,城市日新月异。
长沙“山、水、洲、城”的城市格局,从未改变。
△岳麓山秋景。摄影@张晖
从岳麓山顶往东眺望,目光穿过湘江、橘子洲,对岸是城市中心。城市天际线从北逶迤而来,在国金中心附近形成高耸集聚的地标建筑群。往南,天际线高度下降,变得平缓。这片扇形视线区域,以天心阁为圆心,岳麓山南北区域为边界,是长沙建筑控高最严格的古城风貌区,建筑高度控制在 18 米以下。
△天心阁看河西视域图。摄影@周子扬
河西的岳麓山与河东的古城隔江对望,自然与人文在此交融,共绘出长沙独特的“山水洲城”画卷。这片古城风貌区,被南北现代建筑环抱。国金中心建筑群的昂扬、古城区的舒缓、以及南湖新区的蓄势待发,共同构成了起伏有致、富有节奏感的城区建筑天际线。这种“环抱式”的城市空间结构,是对城市轮廓线的精雕细琢,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和致意。
△湘江、橘子洲、城市交相辉映。图片来源@潇湘晨报
湘江如一条蜿蜒玉带,橘子洲静卧江心,横亘在山与城之间,让山与城都多了几分灵动。它们共同支撑的,不仅是一片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平衡的哲学理想——让自然、历史与未来,在此欣然共处,让长沙成为一个既承载乡愁、又奔向星辰的“有机生命体”。
城市在不断生长,“山水洲城”的基因却始终深植于长沙的每一寸土地。这种基因不仅塑造了城市的外在形态,更赋予了它内在的灵魂与个性。在不远的未来里,“大王山——巴溪洲——解放垸”、“谷山、鹅羊山、秀峰山——月亮岛”等山水洲城特色风貌区将进一步丰富“山水洲城”的空间内涵,让长沙的自然与人文肌理在时光流转中不断延续、生长。
2025年5月,《湖南省城市上空际线管控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审议通过,成为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城市上空际线管控的地方立法,强调管控城市天际线、山际线、城际线,构建城景相融、显山露水、错落有致、疏密有度的城市空间格局。这意味着,湖南的城市空间管理正式进入精细化、法制化的新阶段。
城市的建筑,并非脱离主体的自然物,城市的生长,并不是一味向上。长沙的规划者们,用心中笔尺,引奏着长沙城的独特韵律。
△橘子洲静卧江心。摄影@晟龍
长沙城区正通过建筑高度分区管控,塑造错落而有序的城市天际线。合理引导城市中心、组团中心的高强度开发,文物保护单位及周边地区则合理控制。形成疏密有致的空间格局。在水平方向上,倚山水、临公园之地,留有一扇“望景之窗”。视线通廊内,绿意流淌,视线无阻,心灵与远方的诗意坦然相望。
△能见度好的时候,长沙国金中心能与百公里外的衡山同框。摄影@晟龍
有山的城市是幸运的,城中之山是自然的,更是文化和精神的,是城市的脊梁。在《规定》中,重要山体周边是核心管控区,以山脊线为基准,划定山体相对高度三分之二处为高度控制线,山体周边区域建(构)筑物不得突破高度控制线。在长沙,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周边建筑限高采取严格的分级控制,建筑高度总体控制在 24 M 以下,景区范围建筑高度不超过 12M。严格限高,是这座城市对山与自然的崇高敬意。当我们在城市之中抬头望见山脊,便懂得了敬畏。城市生活的焦虑、忙碌与得失,在山的尺度下,变得轻盈了。
城市规划,是城市与自然的一场对话,是自然之美与城市之美的相互成全。当建筑群主动下降、退让,成就山水主旋律,限高,就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现代城市与自然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所以让人神往,不是“满”的艺术,而是“空”的智慧。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同样适用。长沙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所长叶鑫,深度参与着这座城市的空间设计,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奋进与包容。他认为,城市高度是一场文化思辨,不仅记录着城市向上,更守护着湖湘灵魂。长沙在城市风貌塑造中,始终追求 “刚柔并济” 的平衡感,将“留白”理念深度融入城市建设中,让空间既有现代都市的挺拔感,也留存自然与人文的呼吸感。
湘江,是城市永恒的留白。一幅百里江廊的画卷缓缓展开,在湘江两岸,规划景观控制线,布局绿地、公共建筑及预留空间。百里画廊,是一条景观长廊,也是一条生态走廊。
△巴溪洲的洲滩。摄影@钱烨
15 个洲岛,像一群城市“隐者”,身处繁华,却拒绝喧嚣。兴马洲、鹅洲、巴溪洲……曾收容了漂泊的脚步,如今成就城市人田园的理想;无人洲则是动物植物的天堂。
向上是长沙奋进的理想,向下,是人间烟火,也是历史和人文的城市留白。老城区、老街巷里,蕴藏着长沙最真实的气质与精神。长沙以实际行动证明,发展与保护并不矛盾。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亦能焕发出新的春光。长沙 7.45 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其他体现历史文化风貌的区域,被列入城市上空际线重点管控区。这意味着,每一条老街巷都能留住自己的旧时光和新故事,也有新的使命——承续城市文脉、活化历史记忆。
△太平街,有旧时光也有新故事。摄影@杨旭
如果说高楼是一座城的奋进,那么“留白”则是一座城市的包容,是城市上空际线最舒缓而深情的篇章。
沿着长沙城市上空际线起伏,挥动你手中的“指挥棒”,用心听,音乐响起了。激昂的是错落的高楼“琴键”,厚重的是远眺的山峦曲线,灵动的是穿城而过的湘江波光,超脱的是遗世独立的洲岛,温情的则是老街巷的市井喧嚣……那些精心雕琢的城市线条,是长沙城市形象“生命线”,也是长沙城市精神的立体叙事,你仔细“听”,才能真正懂得长沙。
潇湘晨报记者唐兵兵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