洹园晨雾里,九秩翁的晨光序曲
——王革勋老先生晨练札记
青青草堂|文
1580字数 | 3分钟阅读
10月29日早上不到六点,在晨雾中驱车前往洹园“约会”。
深秋的洹园,晨雾像一层薄纱裹着草木,远远近近的晨练音乐此起彼伏,混着鸟鸣与脚步声,织成一幅鲜活的晨景图。我攥着与王革勋老先生给我的微信约定——“6点40分,会盟亭见!”踩着晨露往公园深处走,心里藏着几分期待:这位九十二岁的九秩老人,会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晨光?
原计划从南门入园,却因无法停车而绕行,辗转到彰德路“洹园”门口才停稳车。进园后打听会盟亭,几位晨练的市民随口说“上山的路封闭了”,让我一时茫然。赶紧拨通王老的电话,听筒里传来洪亮的声音,没有丝毫老态:“进门左转,朝西直走,到里边的大桥边,半山腰的凉亭就是,我在这儿等你!”循着指引往上走,穿过晨练的人群,果然见半山腰的亭子里,一位老者端坐凳上,身形挺拔,晨光勾勒出他的轮廓,正是王革勋老先生。
王老深情地高歌一曲
快步登山,握住王老的手,掌心温热而有力。没等寒暄,他便从随身的布袋里掏出四本书,递到我面前:“早给你签好名了。”翻开扉页,“书赠孙清海同志”的题字笔力遒劲,墨色鲜亮。我赶紧拿出自己带来他所著的《战士历程》请他补签名,他笑着掏出自带的笔,动作利索,丝毫不见迟滞。旁边一位晨练的先生见状,主动提出帮忙合影,镜头里,王老端坐含笑,眼神清亮,哪里像历经九十二个春秋的老者。
王老给作者赠书签名,一旁老者85岁,比他小7岁
作者与王老签名后合影
王老清了清嗓子:“我唱首《解放军进行曲》给你听听!”“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歌声一出口,便惊了周围的晨练者,高亢有力,节奏铿锵,没有一丝颤音,完全不像九秩老人的嗓音。唱罢,意犹未尽,又唱起《歌唱祖国》,尾音未落,又切换到地方戏剧“大平调”《风波亭》里岳飞唱词,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引得几位晨练者驻足鼓掌。
因为我到得晚,王老已经做过自创保健操,他对我说:“我前面做过保健操了,再给你演示一遍。”话音未落,王老站起身,在亭边空地上舒展筋骨。他双臂伸展,腰身转动,每一个动作都舒展有度,带着自创的韵律;双手搓脸,轻叩牙齿,声响清脆;再侧手搓耳,从耳尖到耳垂,反复揉搓,动作娴熟……“我来洹园锻炼38年了,这操也练了38年,活血通络,效果很好。” 他边做边说,晨雾中,头随动作轻轻晃动,却始终腰板挺直,精气神十足。
“我每天六点多点儿进园,先做操,再上会盟亭,和老伙计们摆摆龙门阵。”王老坐下歇气,语气平淡却透着满足。我想起此前读到柴兴中先生的《谈古论今会盟亭》,文中说王老在会盟亭与晨练者谈历史、聊文化,是“会盟亭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刻望着亭外晨雾渐散的洹园,仿佛能想见平日里,这里围坐着一群人,听王老谈古论今,声音穿过晨光,落在草木间。
聊了约莫半个时辰,晨光穿透薄雾洒在石阶上,我们起身下山。山脚处,一辆小巧的人力三轮车静静停着,那是王老的“坐骑”。“年纪大了,腿沉,骑车省劲儿。”他笑着跨上车,稳稳地往前蹬,我跟在身后,看他腰背挺直,车轮碾过晨露打湿的路面,没有丝毫蹒跚。没想到到了公园大门口,他竟停下车等候,见我走来,笑着跟我打招呼。这份细致与厚道,让晨雾里的空气都添了几分暖意。
我们握手告别。望着王老骑车远去的背影,晨练的音乐依旧在园中回荡,我的思绪翻腾着,再一次感慨王老的精气神。这位九秩老人,以自创的保健操唤醒身体,以高亢的歌声滋养精神,以会盟亭的闲谈分享见闻,用最朴素的方式,把晨光过得热气腾腾。洹园的晨雾终会散去,但王老在晨光里的身影——那挺拔的腰身、洪亮的歌声、周到的礼数,却像一束暖光,让人明白:岁月可以添白发,却带不走热爱生活的热忱;年纪可以增寿数,却磨不灭精神矍铄的风骨。
这趟洹园晨雾中的“约会”,何止是目睹一场晨练,更像是亲历一段温润的人生启示:最好的晚年,莫过于如王老这般,以自律拥抱晨光,以热爱对抗岁月,在寻常日子里,活成一束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的光。
青青草堂创作于
2025年10月31日洹上.草堂陋室
作者简介:青青草堂,本名孙清海,人物传记作家,曾用笔名文兵、孙青,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经济师、高级注册咨询师。现任安阳市民营经济研究会书记、副会长。供职于国企、民企四十余年,主编企业内刊(报)十余年。八十年代初开始新闻写作、文学创作并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作品。2019年以来,以“为企业家立传,为新时代躬耕,为社会进步服务”为使命,以“吾笔写吾心”为价值观,致力于企业故事、纪实文学、人物传记及散文创作,创作发表《高登志的梦,只为百姓吃上放心豆腐》《一个人,一座城,37年就做一件事儿》《半袋绿豆闯天下》等八十余篇纪实文学、人物传记及散文,总计六十余万字,多篇作品获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