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月04日 D17 云南曲靖—云南禄劝
第17天行程228公里
今日朋友圈:
一车两人,沿着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的足迹继续西行。今日先后游览云南曲靖三元宫及相关(关上村红军战斗遗址碑、关下村红军战斗纪念塔、红军总部旧址、龙云“献”图),寻甸县六甲之战纪念碑、红军烈士墓,寻甸县丹桂红军村(寻甸1935雕塑、红军广场、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纪念馆等),累个半死登临禄劝县城最高峰白塔山。#重走长征路#巧渡金沙
今日看点:
云南曲靖市 三元宫 龙云献图
云南寻甸县 六甲之战
云南寻甸县 丹桂红军村
云南禄劝县 白塔山
一、曲靖西山三元宫龙云献图
这处景点没有大型停车场,大小车辆停放在公园大门外的大道上。我们抵达时,恰好有两辆培训的大巴车也停放在路边。景区大门左侧挂了一块标志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曲靖段三元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山会议旧址)。
曲靖西山三元宫是红军长征军委总部及首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宿营遗址,在红军长征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935年4月27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挺进到离三元宫约一公里的关下村时,阻击了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派往贵州的一辆军车,缴获了二十余份云南军事地图和云南白药、宣威火腿、普洱茶等物品。当天下午,红军总部宿营三元宫。在此,朱德总司令先后向一、三、五军团首长发出《我野战司令部已抵曲靖西宿营》两份电文。当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三元宫召开会议,根据缴获的军事地图,研究确定了抢渡金沙江的行动方案,草拟了《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的电文。
遗址纪念碑的一副对联:长征精神激励百代,领袖足迹光耀千秋。
关下村红军战斗遗址。
关下村战斗——龙云“献图”
军委总部首长宿营三元宫遗址及陈列馆:中共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途中,1935年4月下旬征战滇东,于27日过西山乡,军委纵队宿营上下西山、西屯等三村。
二、寻甸六甲之战
寻甸六甲之战,是红军长征史上的著名战斗之一。
1935年11月,坚持湘鄂川黔苏区斗争的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等同志率领下,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实行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自湖南桑植出发,突破敌人的封锁,回旋乌蒙山,转战湘黔边境,甩开追敌,挺进云南。
1936年4月6日,红二、六军团胜利攻克寻甸县城。次日,继续西进,集结于柯渡、可郎一带,敌调集重兵企图从东、南、西三面包围红军。红军总指挥部识破敌人阴谋,令六师返回阻击。9日晨与滇敌孙渡纵队激战于六甲,红军以伤亡200多人的代价歼敌400余人,粉碎了敌人妄图把我军围歼在普渡河以东、功山以南的阴谋。六甲之战后,二、六军团于4月26日由丽江石鼓胜利渡过了金沙江,与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促成并实现了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陕北。
为缅怀先烈,弘扬长征精神,寻甸县于1978年在当年六甲阻击战遗址贾白山修建了纪念塔,塔旁还建了红军烈士墓。
三、寻甸丹桂红军村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镇丹桂村,原名朵丹村。“朵丹”是彝语,意为箐沟边喜鹊多的地方。如今的丹桂村,又叫红军村,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百个经典景区。
丹桂村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景区景点包括:寻甸1935雕塑、红军广场、中央红军总部长征驻地旧址、纪念馆。有资料介绍,毛泽东在柯渡街还看望了贺子珍。
1935年4月30日,中央红军中央纵队数千名红军指战员到达柯渡坝子。中共中央政治局、中革军委总部机关进驻丹桂村,驻扎于杨家大院、何家大院。
渡江会议:1935年4月30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党和红军领导人立即在何家大院召开会议,部署抢渡金沙江的行动。会议决定:九军团到下游洪门渡渡江地段不变,右路纵队三军团改为到下游洪门口渡江,左路纵队一军团改为到上游龙街渡江,中央纵队到皎平渡渡江。会议还对抢占皎平渡做了具体部署。当天,红军总政治部颁发了训令,向干部及战士解释党中央、军委决定红军转入川西的基本方针。5月1日,军委向各军团电告了会议决定。
四、禄劝白塔山
进入禄劝境内,交通信号灯上频繁闪现的“H”字母很快吸引了我的注意——此前在其他地方较少见到这种标识。入住县城的溪岸酒店后,我立刻上网查询,才知晓这个字母是“手动控制”(HAND)的缩写,意味着此时信号灯由交警或控制中心实时调控,而非按预设程序切换。
放下行李,目光便被酒店对面的白塔山所牵引,据说它是县城的最高处。尽管旅途奔波略显劳累,我还是即刻沿着数百级石阶拾级而上,待登顶时,晚风拂去疲惫,脚下禄劝县城的全貌尽收眼底,建筑错落有致,景致着实动人。
今日行程原本还规划了两处红色遗迹:九龙镇木克村的红军壁画与翠华镇界碑村毛泽东长征路居。前者是1935年红三军团宿营时留下的宣传印记,后者则见证了红军与当地百姓的温情往事,可惜两处遗址距县城路途遥远,只能忍痛放弃。
虽未亲至,翠华镇在长征史上的分量仍令人心生敬意。作为中央红军的重要转折点,红军自此结束了长达半年的西进征程,踏上北上陕北的关键路途。
附注:龙云“献”地图
1935年,中央红军过云南,蒋介石任命国民党政府云南省主席龙云为阻击过滇红军的国民党第二路军总司令、黔滇绥靖公署主任。然而,龙云又怕蒋介石借追剿红军之机,强行进入云南,抢占自己的地盘。因而,红军长征经过云南期间,蒋介石与龙云之间的明争暗斗,致使敌军在追剿红军的过程中各部队之间行动不协调,中央红军审时度势,利用敌军排布兵阵的间隙顺利地从云南渡过金沙江,甩掉敌人的围追堵截。
至今,曲靖一带仍然流传着龙云“献”地图的歌谣:“四月里来豆花香,工农红军过盘江。军阀龙云吓破胆,急电薛岳来帮忙。又派专车又送礼,喇叭嘟嘟跑贵阳。送去茶叶和火腿,还有地图一大箱。心想红军隔千里,哪知红军伏路旁。红军一举把敌歼,捷报传来喜洋洋。军阀官僚和买办,都是运输大队长。”这首民歌讲述了中央红军长征过曲靖,红军以弱胜强,克敌制胜的经典故事。
1935年4月下旬,红一、红三军团先头部队掩护中央纵队及主力部队经沾益过曲靖县(今麒麟区)时,接到“围而不打”让兄弟部队迅速通过的命令,红五军团三十七团迅速赶到曲靖县,围城3天,监视敌人,吓得敌人龟缩城内,不敢出来。4月27日,红军主力部队进入曲靖县城时,由于县城守敌已被我军围困,大部队经公路向昆明疾速前进。
当部队行至曲靖县城西十公里左右的关下村(面店坡)时,突然发现从昆明方向迎面驶来一辆汽车,车上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标识隐约可辨。当发觉前方驶来的车辆是敌人的军车,随同部队行军的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立即命令部队就地散开,警卫员们迅速持枪在手,准备投入战斗,严密地护卫在周恩来的身边。
汽车越来越近,战士们听到投入战斗的命令,旋风似的围了上去。当敌军车发现进了埋伏圈后,企图掉头逃跑,“啪啪”几声枪响,敌军的汽车就“瘫”在地上无法跑动。此时,周恩来命令部队冲上去,截住汽车,不许人跑掉。这时,带车的国民党军官从车上下来,气愤地质问:“你们是哪支部队的,为什么乱堵车?我们有紧急任务,请让开!”红军战士不客气说:“对不起,你被我们俘虏了!”说着,战士们缴了敌军官的枪,敌军官看清面前身穿灰布军装、头戴五星八角帽的红军后,顿时吓得脸色苍白。他做梦也没想到,在离昆明不远的地方竟然会遇上红军。
周恩来下令立即审问了敌军俘虏,原来这位军官是薛岳的一个副官。据他口供,他是贵阳尾追红军的国民党第二路总指挥薛岳派来向龙云索要云南地图的,龙云本来要用飞机派送,但因飞机驾驶员突然生病,只好改用军车押送。
红军对汽车进行清查,发现车上除带有20份十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外,还有龙云送给薛岳的云南白药、普洱茶、宣威火腿等云南名贵特产。红军进入曲靖县,缴获龙云送给薛岳的这些物品,特别是军用地图,为红军迅速从禄劝县的皎平渡顺利渡过金沙江,摆脱国民党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起到了很大作用。
这些缴获的战利品送到红军总部,首长们饶有兴趣地谈论龙云“献”地图的事,他们说:“敌人真是运输忙,我们缺地图,他们就送地图;我们伤员缺药,他们就派人送云南白药。三国时,刘备入川,张松献地图,今我红军入滇,龙云献地图,古今真是无巧不成书。”说得在场的官兵人人捧腹大笑。
本篇图片均拍摄于9月4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