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
当前,中国旅游业在经历深度转型,除了从观光到体验的转变、网红经济驱动等特点外,对于像贵州黄果树这样的传统王牌景区,还面临几个特别的挑战与机遇。
一、传统自然观光类景区的突围之路
传统大景区的“天花板”与“路径依赖”:像贵州黄果树一样,国内许多首批AAAAA级景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成名,但长期依赖“门票经济”,业态单一,游客“来过即走”,停留时间短,消费能力未被充分释放。留客难一直是黄果树所面临的“痛点”,尤其是到安顺市的高铁开通、花江峡谷大桥火爆出圈以后,一方面方便了游客快速进入,同时也方便了游客的快速离开。如何“二次创业”是黄果树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难题。
“夜间经济”成为增长新引擎: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是提升旅游消费的关键。发展夜间旅游项目,能将“一日游”变为“过夜游”,直接拉动住宿、餐饮、娱乐等综合消费,是破解“留不住客”痼疾的有效途径。
智慧旅游与沉浸式体验成为主流:5G、AR/VR、光影技术等科技的成熟,使得利用新技术为传统自然景观赋予新体验成为可能。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也大力推动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的培育,为项目提供了政策风口。
文化IP的赋能价值凸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旅游,让文化被看见;文化,让旅游被记住。如果只是单纯的自然景观,很容易让人审美疲劳,尤其是对于年轻游客。将具有国民认知度的文化IP(如《西游记》)与自然景观结合,能极大地丰富景观的文化内涵和叙事魅力,实现“1+1>2”的效果。
黄果树景区的夜游项目,正是传统大景区破解自身发展瓶颈、主动拥抱新技术、新趋势的一次成功实践。
夜游黄果树
二、贵州黄果树夜游项目的创新做法
业态创新:从“白天观光”到“全天候体验”。针对“留不住客”的核心痛点,创造性地产出了“夜游”这一全新产品线,将景区的有效运营时间从白天延伸至夜晚,彻底改变了“白天看瀑布,晚上无处去”的旧有格局。
产品组合拳:不仅有大瀑布核心区的沉浸式光影秀--《夜游黄果树》,还前瞻性地在陡坡塘景区开发了以《再回西游》为主题的差异化夜游产品,形成了夜游产品矩阵,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体验需求。
技术赋能创新:用现代科技重塑自然景观。一是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该项目荣获国家级试点,其核心是利用声、光、电、影等多媒体技术,将2380米的游览路线打造成一个连续的、充满故事性的梦幻剧场。这不再是静态的看瀑布,而是“行走于”一个被光影艺术激活的奇幻自然之中。二是前沿技术应用。尤其在陡坡塘项目,运用了AI建模、智能交互等技术,打破了“你演我看”的传统观演模式,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代入感。
布依族风情
内容叙事创新:从“自然奇观”到“文化叙事”。项目没有停留在依托自然景观进行简单的灯光秀层面,而是积极回应游客对文化的诉求,深入挖掘黄果树瀑布形成史、当地布依族特色文化(如“跳花迎客”“生命欢歌”等场景),并最终聚焦到国民级IP《西游记》,使自然景观拥有了可感知、可理解的文化灵魂。
IP嫁接与主题化打造:《再回西游》项目精准地选取了“三打白骨精”“女儿国奇遇”等经典篇章,以山水为幕布,重现经典场面,让游客的游览过程变成一次“重走取经路”的奇幻旅程,极大地增强了项目的吸引力和情感共鸣。
《再回西游》剧照
三、黄果树夜游项目发挥的作用
创造直接收入:夜游黄果树2023年接待人数接近20万人次,收入超2000万元。2025年1-10月,陡坡塘夜游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大瀑布夜游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累计收入超1500万元。成为景区除门票外重要的二次消费增长极。
拉动综合消费:黄果树夜游项目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必然带动景区内及周边地区的住宿、餐饮、交通等夜间消费,其间接经济效益远超项目本身的门票收入。当然,这个收入不容易进行测算。今年以来黄果树过夜游客增速在安顺市排名第一。
品牌效益显著提升:夜游项目让黄果树从“亚洲第一大瀑布”的单一自然景观品牌,升级为“白天震撼,夜晚梦幻”的全天候、多维度旅游目的地,重塑了品牌形象。
社会效益:激活夜间经济,促进就业,项目的运营管理、演出服务等环节为当地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
创新文化表达:成功地将地方民族文化与国民经典IP相结合,以一种新颖、时尚的方式传承和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
提升贵州旅游的综合竞争力:“黄小西,吃晚饭”是贵州的精品旅游路线,随着贵州旅游的火爆,在夏季这些景区往往一票难求,很多游客购买不上黄果树白天的票,于是通过购买夜游的票,补上产品线上缺失的一环。甚至有很多游客,即使白天能购票入园,也要特意购买夜游的票,换个时间、换个场景去体验黄果树之美。
四、带给我们的经验启示
启示一:传统景区的突围之路在于“自我革命”与“业态重塑”。
黄果树的案例雄辩地证明,没有永远的“王牌”,只有不断的创新。如果一味固步自封,不求新、不求变,即使是AAAAA也会被摘牌,也会被市场所抛弃。传统大景区必须敢于打破对门票经济的路径依赖,围绕游客需求的变化,主动创造新业态、新场景,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
启示二:“科技 文化”是赋能传统资源的最佳双翼。
黄果树夜游项目完美诠释了“科技为用,文化为魂”。现代光影技术是手段,而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其承载的文化故事与情感。对于自然景区,在保护的前提下,通过科技手段注入文化叙事,利用现代技术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商品化表达,是实现价值倍增的关键。
启示三:夜间旅游的成功关键在于“内容差异化”和“体验沉浸化”。
不是所有的灯光秀都叫成功的夜游。黄果树的成功在于,它提供了与白天截然不同的核心体验(梦幻、神秘、文化叙事),并且通过技术手段将游客完全“包裹”在这种体验之中,而不是简单的通过光影技术让自然景观在夜间被看见。其内容的有趣和深度,决定了夜游项目的生命力。
启示四:超级IP与顶级自然景观的结合能产生“化学反应”。
1986版的《西游记》自播出以来,重播超3000次,创下89.4%的收视纪录,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经典记忆,至今仍被视为国产神话剧的标杆。黄果树景区的陡坡塘瀑布是《西游记》的取景地,《西游记》与黄果树(陡坡塘)的关联具有天然的认知基础,项目的打造将这种关联视觉化、体验化。这启示我们,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巧妙嫁接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IP,是快速打开市场、建立情感连接的捷径。
启示五:成功的项目需要“持续投入”和“动态升级”的长期主义。
黄果树夜游项目从2021年运营到2024年再次斥巨资升级,说明旅游产品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根据市场反馈和新技术发展,不断迭代优化内容,才能保持项目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当然,今天的火爆,不代表明天仍能持续。从2023年到2025年,也能明显看到黄果树夜游项目的接待量同比下降。游客,都是喜新厌旧的,这就要求黄果树夜游项目,必须准备把握市场方向,持续的进行更新迭代。否则迟早有一天,也会被市场所抛弃。
《再回西游》剧照
黄果树夜游项目是中国传统大型景区转型升级的一个标杆性案例。它直面自身“业态单一”的痛点,以“夜间经济”为突破口,以“智慧沉浸”为技术手段,以“地方文化国民IP”为内容灵魂,成功实现了从“单一观光”到“综合体验”的华丽转身。它与贵州清镇石龙洞的“野趣探索”模式形成了鲜明互补,共同展示了贵州旅游业乃至中国旅游业多元化、高品质、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其核心启示在于:在永恒的自然资源之上,必须创造流动的、常新的体验,这才是旅游业长青的秘诀。
(作者系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规划开发处副处长)
文/周江
编辑 刘霜
二审 张芬
三审 赵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