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忠,很多生于兹长于兹的市民自称“老吴忠”,道出了他们对这块古老土地的深深眷恋。
没错!吴忠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14年设立的富平县。秦渠,这座始建于秦代的水利工程,从吴忠市区穿城而过,滚滚黄河水深沉吟唱着这座古城的绵延辉煌。
吴忠城俯瞰图。彭斌 摄
在黄叶纷落的萧瑟秋日,记者钻进吴忠老街小巷,看着历经半世纪风雨的地委大院,以及满是年代感的自由市场、百货大楼等老建筑,一股厚重历史感扑面而来。
与此同时,记者还邂逅吴吃堡城、刘三朵八宝茶体验馆等时尚坐标,感受满满“潮范儿”。这些网红打卡点不是无源之水,都是从历史遗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衍生而来,游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
“老树发新芽”,让吴忠城市文化充满张力,引来八方客。
早茶美食文化,暖胃又走心
吴忠人的早晨,是从一壶热气氤氲早茶开始。在节假日,他们一喝就是一上午,彰显这座滨河城市的悠闲。
刘三朵八宝茶体验馆十分打眼:门上悬挂着一盏红色盖碗,足有一层楼高,老远就能瞅到。
在配料区,游客取足茶叶、红枣、冰糖等“八宝”,走进茶室。八宝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薇身着旗袍,手捧盖碗,示范一道道八宝茶冲泡工序,沿袭的还是老手艺。游客现学现泡,品味带有各自“手气”的八宝茶,尝出香甜,品味文化。其间,他们还欣赏花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歌曲表演,也是原汁原味。
吴忠早茶美食文化节上的流行音乐表演。马磊 摄
记者采访得知,刘三朵八宝茶体验馆还推出“能喝的明信片”文创礼盒、吉祥话主题茶包等产品,打足非遗文化牌。
宁夏刘三朵八宝茶科技有限公司接待部经理马芊芊说,刘三朵八宝茶体验馆吃足文化红利:年均举办研学活动上百场,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目前,企业已研发出10大系列、上百款产品,让传统茶品呈现各色形态,满足不同群体消费需求。
“吴福萌宝”IP形象。(吴忠市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美食之城,吴忠市注册早茶门店793家,年营业收入15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身兼“早茶文化地标城市”“民族特色美食地标城市”“西部美食地标城市”等诸多荣誉称号。
2021年以来,吴忠市连续举办五届早茶美食文化节,不断赋予特色美食以文化元素,使其回味更悠长。今年10月1日-8日,吴忠市举办第五届早茶美食文化节,除了推出一道道特色美食,还推出呆萌的“吴福萌宝”IP形象,举办时髦的电音节,更有无人机灯光秀助阵,让节会格外时尚,引流效果显著——
本届节会吸引客流380.32万人次,带动消费9.1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农耕民俗文化,上新又怀旧
利通区上桥镇牛家坊民俗文化村,是吴忠市“后花园”——该村位于吴忠市区南郊,和闹市只有一尺之隔,城乡已然一体。
牛家坊,虽然只是一个行政村,但却“高配”:村里建有民俗馆、游乐场、美食街……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村里占地55.6亩的吴吃堡城,概算总投资3亿元,由大唐不夜城团队打造,一派飞檐翘角的盛唐建筑风格,让游客代入感十足,沉浸式品味吴忠非遗文化和特色美食。
吴吃堡城一瞥。彭斌 摄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牛家坊村还建有博物馆,聚焦农耕民俗文化。外地游客来牛家坊村,首先受邀参观的就是这座“村博”。
只见,里面陈列着四尺叉、榔头、拥脖等农耕用具,以及缝纫机、五斗柜、嫁妆箱等生活用品,这些都是从村民手中征集而来,上面铁尽锈、木已灰,生动还原了牛家坊早年农耕文明。
在牛家坊村,还建有民俗体验区:牛家坊大队,内有胡麻油、大缸醋等特产的老作坊。在这里,还设有出售旧报刊等老物件的门市,以及人民公社风格的怀旧商店。河南游客赵红对这里的胡麻油很感兴趣,与油坊主杨金龙热聊起来,搞清了具体制作工艺,啧啧称赞。
吴忠市区,是黄河宁夏段的菁华之地,尽得大河之利:自流灌溉工程,让这里在2000多年前就已沃野千里,农耕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牛家坊,就是黄河之滨美丽乡村的一个生动缩影,见证着当地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浓缩着吴忠城郊的古与今。
牛家坊村人流如潮。彭斌 摄
上桥镇镇长陈云佳说,2011年以前,牛家坊还尽是田园风光,后经拆迁开发,农民进城过上新生活,老村被打造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如今,该村年接待游客过百万人次,旅游创收过亿元。
采访结束之际,记者回首吴忠:沧桑,是这里城市文化的底色,上面更有一抹抹潮流新色,让这座老城“五彩斑斓”起来。
这样一幅城市画卷,大气而又不失活泼。
新时代“作画人”,正握着一根根如椽大笔,为吴忠这座城持续“增色”……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