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山林深处寻一场徒步,在矿坑湖畔住一晚民宿,尝一口窑炉里新鲜烘焙的面包……每逢周末,中山的乡村,便成了港澳广深游客心照不宣的短途目的地。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三年,中山的农文旅项目屡屡“出圈”,不断涌现“爆款”。这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出圈密码?
高规格规划、精品化运营、新场景拓展——中山正悄然打破传统旅游的边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农文旅市场一匹不容忽视的“黑马”。
高规格
投资上亿元,再造文旅新地标
今年国庆中秋,五桂山长坑郊野步道5.5天吸引超2.2 万人次打卡,大涌红博城接待游客破25万人次、营收超690万元。两大爆款地标背后,是中山农文旅高规格布局的新趋势。
长坑郊野步道。 南方拍客 王靖茸 供图
赏日落、观群山、眺水库、探竹林、溯溪流、望瀑布......山道如画步步皆景。作为中山市高质量发展棋盘上的“一招活棋”,长坑郊野步道总投资超2700万元,其规划和建设,从一开始就对标高规格和大投入。
高规格体现在规划设计的精耕细作。项目特邀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施工单位开展20余次实地调研,前后优化4版路线方案,科学串联水库风光、山林景观与文化元素,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廊道连通。
“光是寻找最合适的环线,团队就在山里走了不下16次。”项目负责人表示。最终成型的步道,采用生态工法,精心打造了“乐活休闲、自然探索、研学之旅、山地探险”四段不同体验的路径,并设置了九大观景平台和六个打卡点。
配套设施同样对标高标准。5.2公里步道配套建设一级服务中心、二级服务驿站,内设医疗急救区、补给点等,沿途布局23处休憩平台和3间庇护所。同时还引入专业运营团队,积极拓展野外自然生态研学、自然体验教育等项目,丰富步道功能业态。
如今,长坑郊野步道系统地串联起沿线的南桥和平村、岐澳古道、“密林水语”度假区和珠江纵队红色文化景点,形成一条清晰的“绿色经济走廊”,成为沿线村庄的“催化剂”,带动周边餐饮客流量增27%、旅宿业增18%。
长坑郊野步道。 南方拍客 王靖茸 供图
当青山写就的生态散文还在林间回荡,另一篇由灯火谱写的产业华章已在城市夜空绽放。
国庆期间,千架无人机在中山红博城上空铺展光影画卷,“红博不夜城”的字样点亮湾区夜空。这座沉淀四十年红木产业文化的地标,突破发展瓶颈,跃升为湾区文旅新热点。
“红博城的发展,始终立足‘产、文、商、农、旅’五大融合,从单纯的产业卖场向沉浸式文商旅综合体转型,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向。”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大涌红博城。 南方拍客 王靖茸 供图
大手笔投入,是红博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底气。“仅‘红博不夜城’项目,计划总投资就达1亿元,分三期打造标杆业态。”项目负责人透露。
如今,一期1900万元打造的高科技灯饰亮化与2万方夜经济消费街区已惊艳亮相,动态光影秀让“千年香山韵 一城湾区梦”跃然眼前。
二期1200万元建成的2600平方米岭南戏剧城,以沉浸剧场与剧本杀为载体,构建起可触可感的传统文化体验空间;
三期6900万元的五星级标准酒店正加紧建设,将引入“南风夜宴”、健康疗愈等项目,丰富高端消费场景。
“我们创新采用‘政府+业主+国企+社会资本’模式,形成多方协同投入的良好格局。”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和国企通过注入引导资金,撬动红博城及社会资本投入超千万元,覆盖灯饰亮化、配套改造、酒店建设及业态运营等各个环节。
未来,红博城将进一步串联大涌红木文化、沙溪服装产业与隆都古村民俗,打造跨镇“隆都文化夜消费带”。“我们要让项目从‘一时火’迈向‘一直旺’,真正实现‘内容留人、体验感人、产业聚人’。”
精品化
七旬老人打造慈孝主题民宿
清晨,北溪河泛起阵阵涟漪,在晨光下荡成一片碎银。
中山南区北溪路旁,与詹园一河之隔,一座中式园林风格的乡村民宿映入眼帘——这是由中山企业家、詹园修建者黄远新打造的“慈恩里民宿”。
中山企业家、詹园修建者黄远新。 南方拍客 王靖茸 供图
今年5月刚开业的慈恩里民宿,可能是中山目前最大规模的乡村民宿,也是一座承载着慈孝文化的情感空间。
黄远新今年72岁,依然精神矍铄、步履轻快。27年前,他在北溪河畔买下一块地,设计建造了一幢坐北向南的四合院和后花园,以母姓“詹”冠园,这便是后来闻名的“詹园”。
北溪河畔。 南方拍客 王靖茸 供图
“那个时候,一河两岸都是河滩,我们抽水填沙,填出来了这片地。”黄远新回忆道。
2003年,在母亲提议下,黄远新将这座原本仅为私家庭院的园林向公众开放。设计精美的詹园很快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但与詹园一河之隔的地块,一直处于荒废状态。詹园本是为母亲打造一处颐养天年的场所而建,母亲去世后,黄远新萌生了新的想法——打造一处适合休闲养老的小住之地,让更多人带着父母来到这里,享受天伦之乐。
这便是慈恩里民宿的由来——以慈孝感恩为主题,将中国传统的慈孝文化融入民宿设计中。
走进一栋别墅楼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刻着“五代同堂”的百年古匾,这是黄远新从民间收藏而来。客房内,也随处可见他的书画陶瓷展品。甚至不少客人离开时,还会收到黄远新亲手题写的“孝”字书法。
8间别墅分别以“春夏秋冬、梅兰竹菊”命名,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一共打造了62间房间。民宿的整体风格采用新中式格调,白墙黛瓦、亭台水榭,充满江南园林风情和岭南建筑古韵。这里还打造了别致的树屋、窑炉烤面包、咖啡厅等亲水空间,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
黄远新特地留下了“竹苑”这间别墅,平日他就长住在此,清晨沿着北溪河散步,怀念与母亲相处的点滴。“我母亲在90多岁的时候离开了。每次看到客人带着父母来小住、喝早茶,我都很有感触。”
今年中秋,黄远新的儿女特地从澳门、加拿大等地赶回中山,一家人住在“慈恩里民宿”,看北溪河龙舟竞渡、灯火辉煌。
一座詹园、一座慈恩里民宿,如同一条时光纽带,让几代人的血脉亲情,犹如北溪河流动的河水一般,不断传承。
慈恩里民宿。 南方拍客 王靖茸 供图
新场景
工业遗存变身潮流打卡地
1957年,一位崖口澳门乡亲捐赠了吉拿牌柴油发电机,让崖口人每天能用上3小时电灯。
60多年后,这座老电厂重新亮起了灯,屋顶暖黄色的灯束,仿佛把这个旧电厂变成一座乡村 Live House。这是杨宇澄打造的“JANLU简庐电厂工坊”,今年国庆刚刚开业。
JANLU简庐电厂工坊。 南方拍客 王靖茸 供图
留住乡村的“老味道”,是杨宇澄设计的最大初衷。店里保留了老发电机组,工坊还展出了在电厂原址中发现电厂工作章程、电机图纸和旧式摩托车等物件。
咖啡产品也融入了本土特色。比如,招牌 “电厂咖啡”以特殊调配,还原了旧电厂的“柴油味”;“发电机主题咖啡”加入英国接骨木调味,呼应电厂里的英国品牌发电机;简庐咖啡以崖口大米乳为基底,加入小榄菊花,是店中最具特色的咖啡。
除了JANLU简庐电厂工坊之外,杨宇澄还投入上千万元,对标高端精品民宿酒店,建设简庐-1957电厂民宿。届时,民宿将布置14间豪华套房,配备住客接待中心、独立观光电梯、顶楼无边际戏水泳池、空中花园区、团建篝火活动区等功能区域,让住客不仅仅是“住一晚”,更有独特的“情绪体验”。
当旧电厂在创新业态中重生,另一处曾经的“工业伤疤”——南朗冲口矿坑,也正经历着华丽蜕变。
“上世纪60年代起,冲口村集中建起一批采石场,大规模进行工业开发,形成了如今的‘大矿坑’‘小矿坑’。”冲口村党总支书记梁婉萍介绍。
2021年,一家露营服务公司,在小矿坑投入重金,建起了ZCAMP星舰营地和太空舱主题民宿,其星际主题+山野体验的形式,迅速走红,成为珠三角游客的“新宠”。
ZCAMP星舰营地。
星舰营地的成功,点亮了冲口村的思路:今年10月,中山为冲口村大矿坑文旅项目招募设计方案规划,项目拟投资千万,围绕“疗愈经济”主题,引入高端休闲业态。
在冲口村的设想中,冲口村大坑奢野项目将整合冲口村大坑与翠亨国家湿地公园的资源,引进住宿、营地、水上项目、停车场、轻餐饮等业态,打造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特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旅项目,形成大湾区矿坑生态文旅IP。
撰文:苏芷妍 王靖茸
摄影:王靖茸
【作者】 苏芷妍;王靖茸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