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楼街道千亩红枫层林尽染,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张家楼街道供图)
进入11月份,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千亩红枫林迎来最佳观赏期。上周末(11月1日至2日),这片“红色海洋”日均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层林尽染的自然盛景与精心策划的文旅活动交相辉映,不仅带动了区域旅游消费升级,更通过“枫景正好 青春有约”户外主题青年交友等特色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活力。这片曾经的生态林,如今正成为展示画美达尼青岛市乡村振兴片区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千亩红枫美如画
单日客流创新高
11月1日至2日,张家楼街道千亩红枫林日均接待游客数量再创新高。据街道文旅部门统计,周六、周日连续两日游客量均突破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幅明显。1日清晨时分,景区已是一片热闹景象,停车场在上午9时就已经饱和,景区及时启动应急方案,增设临时接驳车保障游客顺利进入景区。
“这已经是我们第三年来这里赏枫了,每次都有新体验。”从青岛主城区赶来的王宏励告诉记者,他带着全家老小一早就出发了,今年景区新增的落叶步道和宠物友好区带来了赏枫新体验。记者沿着新铺设的小径漫步,看到片片枫叶在微风中簌簌飘落,形成一道独特的秋日风景线。亲子家庭在落叶间追逐嬉戏,孩子们在蹦床区尽情释放天性,老年游客在特设的休息区闲坐赏景,构成一幅老少同乐的和美画卷。来自济南的游客李红正带着金毛犬在红枫林游玩,她告诉记者:“有些景区禁止携带宠物入园,但是这里却非常欢迎宠物,这次游玩体验感特别好。”
在美景之外,浓郁的烟火气更让这片红枫林焕发别样生机。景区周边,地道的铁锅炖、现烤的红薯、香气四溢的农家小炒排起长队;农夫市集上,带着露珠的新鲜蔬果、农家自制的特色产品备受青睐。据了解,市集上的摊位,有10多个是本地农户直接经营,仅周末两天,单个摊位最高销售额就突破1万元。
红枫为媒促交流
搭建引才新平台
11月1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枫景正好 青春有约”户外主题青年交友活动在红枫林举行。这场由区总工会、新区团委、区妇联精心指导,张家楼街道总工会、团工委、妇联联合主办的活动,吸引了来自新区企事业单位的120名单身青年参与。
活动伊始,别出心裁的“缘分号码”签到环节就让大家眼前一亮。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男女青年围坐在铺满落叶的草坪上,以红枫为背景进行自我介绍。“我在新区一家科技企业工作,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其他行业的同龄人,这样的自然场景让人特别放松。”一名“90后”工程师表示。
破冰环节后,飞盘游戏、寻物拍照、红枫寻宝等趣味活动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在飞盘游戏中,原本陌生的青年男女通过默契配合逐渐熟悉;寻物拍照环节要求大家在枫林中寻找特定景物合影,既考验观察力又促进交流;最受欢迎的红枫寻宝环节,更是将整片枫林变成大型互动现场,青年们在协作中建立起真挚友谊。
“没想到能在这么美的环境中认识这么多新朋友。”在医院工作的刘女士高兴地说,她已经和几位志趣相投的小伙伴约好下次聚会。活动尾声的自由畅谈环节,有多对青年互换联系方式,其中不少人表达了对新区发展前景的认可和留在新区发展的意愿。
张家楼街道团工委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不仅为男女青年搭建了交流平台,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和发展机遇,“我们要让年轻人看到,乡村不仅是宜居宜游的乐土,更是创新创业的舞台”。
生态颜值变产值
注入振兴新动能
红枫林的爆火并非偶然。近年来,张家楼街道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打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随着枫林规模不断扩大,张家楼街道开始思考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通过引入专业文旅运营团队,街道逐步完善了停车场、卫生间、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同时开发了四季皆宜的旅游产品。更重要的是,街道探索出了“以节庆聚人气、以活动促消费”的运营模式。除红枫文化节外,还策划了春季赏花、夏季露营、冬季民俗等系列主题活动,确保景区“四季有景、全年无休”。
张家楼街道红枫林实现了“生态景观-文旅体验-产业延伸”闭环发展,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范本。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把“枫景经济”模式推广到更多乡村,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种植、休闲康养、文化创意等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从层林尽染的自然盛景到人潮涌动的文旅现场,从单一生态景观到多元产业融合,张家楼街道书写了一部“枫景经济”的生动实践。如今,这片红枫林已不仅是秋日打卡地,更成为连接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青春与梦想的桥梁。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张家楼街道正以创新为笔、以生态为墨,继续描绘着更加绚烂的发展图景。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周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