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陈琳)宫墙红与琉璃金交织的视觉标识,将出现在100家“中轴礼屋”门店中,让中轴线文化从历史长河走入现代生活。11月7日,北京中轴线“中轴有礼”共创发展联盟及其专项基金正式成立。
这一由北京京企中轴线公益保护基金会牵头的倡议,汇聚了政府、文创机构、企业和学术界力量,标志着北京中轴线文化保护与开发进入资源整合与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11月7日,北京中轴线“中轴有礼”共创发展联盟暨“中轴有礼”专项基金成立大会举行。主办方供图
该联盟计划在2026年布局100家“中轴礼屋”线下门店,覆盖商场、地铁、文创店等多种消费场景,让市民和游客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感受、体验并消费中轴线文化。
站在属地治理角度,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工委书记秦磊表示,体育馆路街道作为中轴线南段重要承载区,将充分发挥“奥运冠军摇篮”和“国际交往窗口”的区位优势,为联盟企业提供空间落地与政策配套支持。
作为联盟发起单位代表,红桥市场常务副总经理王丽艳透露,将在非遗资源活化、文化场景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文化引流与商业价值的双向赋能。
成立大会上,多项核心成果的发布为中轴线文化IP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丁俊杰发布的《2025北京中轴线品牌发展报告》提出“专业筑基、全民共创、国际表达”三大核心方向。报告强调,中轴线作为“中华第一品牌”,需通过专业化运作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统一。
京文创研究院院长奚大龙发布的“中轴礼屋”认定标准,从基础条件、产品供给、环境布局等五大维度,明确场景化营销与文化联动的核心要求,推动中轴线文化融入日常消费。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多个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展现跨界融合的创新活力。北京京企中轴线公益保护基金会与多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涵盖乳品文创、数字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
“中轴有礼”专项基金的设立,为联盟运转和项目落地提供了资金保障,确保中轴线文化保护与活化工作可持续推进。基金将支持联盟日常运营、品牌推广、产品研发和渠道建设,特别是加速“中轴礼屋”线下门店的布局,计划2026年达到100家的规模。
这些门店不只是销售点,更将成为文化体验空间,让中轴线从历史符号转型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文化品牌。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张彦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