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
第五届陈介祺艺术节隆重开幕。
10月19日我自驾到潍坊,
先是参观了徐正濂师生篆刻传薪展,
看了郭味蕖先生作品展,
中午到城隍庙美餐一顿肉火烧,
下午来到十笏园,
人不多,
拍照打卡。
先去了郑板桥纪念馆,
确实没啥可看。
既然没啥馆藏字画可供欣赏,
人造一座县衙模型也不错,
毕竟给市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场所。
郑县令的雕像,
有点像寿星般讨喜。
删繁领异的对联刻在旧门板上,
门板和门框都很有年代感。
在陈介祺金石博物馆,
看到了陈簠斋的朋友圈,
果然都是玩家的顶流。
看展品,
题跋的形式感不错,
字写得好。
隔着玻璃拍照,
怎么拍都拍不好。
金石学之初,
实际上是以考据文字资料为主的,
后来才是其书法价值的挖掘,
由欣赏到取法,
打破了馆阁体,
惊才绝艳的篆籀汉魏跃然纸上,
奠定了中国书法,
清季中兴的坚实基础。
陈介祺展的美中不足,
是砖瓦多真迹少。
如果是出版物与簠斋手稿真迹相映展列,
效果当要好得多。
陶文,
与金文、封泥、瓦当文参照取法,
写篆隶书或有新意。
反正就是拍图看图,
于书法来说,
道在瓦甓既是问道于野,
也算问道于朝。
我觉得书法,
在清季民国能够掀起一个大高潮,
关键就是考古资源的挖掘利用。
这一点当代书法做的远远不够,
不管是中书协搞的篆隶展,
还是最近书坛瞩目的,
中国书法大厦篆隶书评奖,
作品要不就是生吞活剥学评委,
要不就是机械仿古“集古字”,
展览体大遭诟病,
或许正因如此。
也因为如此,
书法大厦篆书最终特等奖空缺,
确是作品内涵不足,
让人家觉得这些东西,
实在不值五十万来鼓励,
干脆宁缺毋滥了吧。
(2025年11月7日凌晨于抱璞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