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国经济版图悄悄改写,一座东北城市正在悄然崛起。它不是传统的沿海经济强市,没有依靠资源红利,而是靠实打实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东北振兴这张棋盘上落下一枚关键子—这就是长春:一个由“单兵作战”向“都市圈联动”,从老工业基地变身创新开放新门户的北方希望之城。
长春是吉林省的省会,东北地区的地理中心。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方底特律”曾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截至2024年末全市总人口908.51万,下辖7个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24744平方千米。从历史角度看,汉至西晋时为扶余国属地;近代被日本占领期间还曾经有过伪满洲国定都的历史,在1948年和平解放之后成为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长春文化底蕴深厚,绿化率位列亚洲大城市前列,并且有“北国春城”的美誉。
长春的区位优势在东北是独一无二的,它位于东北平原中部,是一个天然的几何中心,东面和松原市接壤、南面与四平市接壤、西面同吉林市接壤、北面同哈尔滨市接壤。它的这种中心性决定了它是南北物流人流的交汇点,辐射能力强,在更大的范围内,长春处在环日本海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距离蒙古、俄罗斯、朝鲜等国家比较近,作为图们江金三角珲春至长春之间经济走廊的内端,对于开发这条黄金通道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推进过程中,赋予了长春新的区位价值,成为连接东北亚五国的经济纽带和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例如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依托满洲里口岸打造“借港出海”新通道,让东北腹地的产品更加顺畅对接国际市场。
经济发展方面,长春复苏劲头足,2024年长春市GDP达到7632.19亿元, 按可比价2025年上半年为止,GD P同比增长率约为百分之五点七左右, 长春这个数字高于全国整体增长率情况且处于较为领先的状态当中,在副省级级别里排到了靠前位置上去了。
汽车产业是长春的支柱产业,产业产值占全市GDP比重高达58%,拥有从整车制造到核心零部件研发的完整产业链条。但同时它也没有固守传统的优势,在近年来也在大力发展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光电产业综合产值在2024年突破900亿元,正朝着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努力前进;并且随着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也将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形成互补态势,例如推动吉林市、四平市发展汽车零部件配套集群。
交通网络的完善加强了长春作为枢纽的地位,长春龙嘉国际机场T3航站楼投入使用以后,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直飞东北亚的主要城市。铁路方面,长春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米”字形高铁推进过程当中,长春到沈阳、哈尔滨的通行时间被压缩在1.5小时以内,与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也有所缩短,公路总里程达到2.8万千米以上,长大、哈大、长吉等高速公路横跨辖区,把长春变成东北物流的重要节点,而且长春国际陆港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在2024年比上一年增长40%,变成“一带一路”北线物流大通道的关键力量,在这样的立体化交通体系之下,区域经济循环的脉络得以打通,并且给长春创建现代化都市圈给予有力支持。
大学教育给长春的创新驱动给予了人才支撑,长春属于吉林省科教中心地带,这里有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众多高校,吉林大学是东北地区主要的研究型综合大学,学科门类比较全面,而且长春还有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这样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这些单位在光学,化学,生物制品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积累。
近些年来,长春依靠人才新政引进了超过五万的高层次人才,并且设立了一百亿规模的产业创新基金来创建起“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平台。像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就利用“揭榜挂帅”的形式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力量去解决新能源汽车芯片等关键技术问题。科教资源与产业需求相结合正推动着长春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旅游景点方面,长春的历史遗迹、工业遗产和自然风光都有。长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伪满皇宫博物院、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长影世纪城、长春世界雕塑园等4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伪满皇宫博物院是近代历史的见证,长影世纪城依托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业遗产展示中国电影文化。
自然景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与水域景观是城市绿肺,南湖公园、北湖国家湿地公园都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近年长春重视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新民大街街坊改造后带动商圈客流超百万,给文旅消费带来新鲜感,这些资源让长春除了工业城市的底色外还有人文和生态的魅力。
从一座城,到一个圈,从工业旧地基,到开放新门户,长春的崛起不只是GDP追赶游戏那么简单,它还是发展模式的一场蜕变。当东北振兴走到关键期,这座被汽车当作轮子、光做翅膀的城市,能不能成为真正的北方希望之星?它的突围之路又会给整个东北带来哪些启示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