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座城市的历史风韵,文化积淀,往往都是隐藏在每一条老街巷之中的。那些星罗密布,纵横交错的老街巷,共同架构起一座名城的基本骨架和肌理。
作为扬州人,您不妨问一下自己,您对扬州城的老街巷了解多吗?能否对每一条老街巷的传说、故事如数家珍?这两年来,一位“外地人”定居扬州后,带领着数十位扬州人,徒步了30多条老街巷,边走边聊,“聊”解老扬州。
参观扬州盐运文化展示馆 了解扬州与盐的传奇故事
昨日上午,位于1912街区的扬州盐运文化展示馆内,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旅游团”,说是“旅游团”,似乎也不恰当。因为30多位团员,全部都是扬州人。负责讲解的,也不是专业导游,而是一位高级摄影师郑武华。他用细密而生动的讲解,为团员们展开了一幅扬州盐运的历史画卷。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食盐有着特殊的功绩。而扬州在历史上的三次繁华,都和盐运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汉代刘濞煮海为盐,扬州市井繁荣;唐代扬州水运通畅,促进扬州盐业的发展,扬州因此空前繁华;清代扬州的繁盛,当然也和扬州盐商有着很大的关系。”根据展示馆的内容,郑武华娓娓道来。在讲解中,他还不断插入相关的历史人物,比如一代盐商江春,他的生活如何因盐而鼎盛,还能凭着一介布衣的身份,能够结交乾隆皇帝,最终却又如何穷困潦倒而死。这些小故事的讲述,也让团员们个个兴趣盎然。
穿过扬州盐运文化展示馆,来到盐宗庙。郑武华从门口的门当开始说起,再到精美绝伦的梁柱图案,以及当代书法家们的楹联文化,从盐文化出发,引申出多种文化内容来。足以见得,在这次讲解之前,郑武华自己做了大量功课。
“在正式讲解之前,我前后来这里三次,也把相关内容都温习了一遍,温故而知新,这样才能更好的讲述。”郑武华说道。
徒步30多条老街巷 慢慢“聊”解老扬州
这个特殊的“旅游团”,叫做“晨曲文化徒步游”,在近两年的时间内,该团队已走过了扬州30多条老街巷。每一次的行走,都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邀请相关专家,讲述每一条老街巷的古代故事、现代传奇。
这个团队的发起人名为朱晨曲,高邮人,曾是一位扬剧演员,她于2014年来到扬州定居。风光秀美,人文丰厚的扬州城,让她的内心,有一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幸福感。平时,闲下来没事的时候,朱晨曲最喜欢在扬州的老街巷内闲逛,扬州是“巷城”,巷巷相连,每一条巷子都有故事,那些人烟稠密的街巷,共同构建起多姿多彩的扬州文化。
朱晨曲有位好友梁义,是国内知名的造型师,也在扬州买了房。有次闲聊时,就说自己平时也就是去东关街,除了那里,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当时,朱晨曲自豪地对梁义说,扬州除了东关街,还有太多值得去的地方,每一条街巷里的故事,都值得好好探索。
于是,朱晨曲从2020年4月开始,就带着梁义开始了徒步老街巷,“聊”解老扬州的行程。第一站是丁家湾,曾经的盐商聚居地,虽说如今繁华落尽,那些深宅大院,依然在讲述着过去的富甲一方;第二站是观音山,那里的宗教文化氛围浓郁,还有山脚下的扬州画舫,似乎还在讲诉老扬州的故事;随后,还有南河下、仁丰里、埂子街……
一开始,就是朱晨曲自己讲。她事先走一趟,了解当地的风物民俗,和居住在当地的老扬州聊一聊,各种故事就能聊出来了。最让她感受深的,还有扬州对于各种古建的保护和讲解,每个景点的墙上,都会有详尽的介绍。她也是边学边讲,乐在其中。
到了第六期,参与的人已经越来越多。朱晨曲就觉得,还是请一些更专业的老师比较好。于是,她先是邀请了扬州地名专家赵新,请他带队讲解,更能够通过地名挖掘更为丰厚的扬州文化。此后,还有著名收藏家陈坚、摄影家郑武华、文化站站长庞建东、青年学者孙凯歌等,纷纷加入讲解的队伍中来。随着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参与的团员也从一开始的几人,发展到现在的数百人。扬州文史专家顾风、古建专家赵立昌、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贺万里,也来过活动现场,为大家进行文化传播和讲解。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些专家都是无偿来帮助我们的,我们只是讲出了活动的初衷,他们就欣然应允,前来讲解扬州文化,让我们深受感动。”朱晨曲说道。
近两年的时间内,“晨曲文化徒步游”已经走过了扬州30多条老街巷。朱晨曲每次都要先定下地点,然后自己走一遍,再陪同讲解老师走一遍,每次活动开始前,自己都要走上两三遍。“真正认真行走之后,才会发现扬州真是一个好地方,因为每条街巷,带给我的知识点都是不一样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各自不同的内涵,我实在是太享受其中了。”朱晨曲说道。
参与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在她组织的“‘聊’解老扬州”群里,已有60多位群友。现在每次活动,基本都有30多人参与。
培养出不少业余讲解员 徒步行走真正热爱古城
“我经常在南通路上走,之前也没有在意路边还有一座扬州盐运文化展示馆,也没有想到这里面藏着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团员徐静感慨地说道。
徐静介绍,她是从第二次活动就参与其中了,每次走完都很有收获。她现在号召身边的朋友加入,只要女儿有空,都会带着女儿来。她觉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行路同样重要。在琼花观里“遇见”欧阳修,在大明寺里“拜见”苏东坡……这些行走都太有意义了,对于女儿学习也很有帮助。
团员刘娟也是“老团员”了,她说生活在扬州,知道这座城市很美,但是以前很少耐下心来,真正去探索这座城市的文化。通过“晨曲文化徒步游”活动,不仅看到美景,还能知道更多的文化故事。现在自己也算业余讲解员了,对于很多扬州文化故事,都能说给其他人听了。
来自南京的白丹妮,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这个活动,每次活动都会驱车从南京赶来。“我就是对古街巷文化很感兴趣,虽然要开一两个小时的车程,但是每次的收获都很多,开车的辛苦就不算什么了。”
广陵古城管委会副主任赵伟说,这两年朱晨曲举行活动前,都会和自己联系,确定一些有文化内涵的路线。自己有空的时候,都会参与其中。“朱晨曲是高邮人,现在来到扬州定居,她就是一位普通的扬州市民,能够对扬州文化有如此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进行实践,并且能组织起四百多人的团队,这种文化自觉,也是扬州古城对于每位扬州人的滋养。”赵伟点赞道。
(扬州发布记者 王鑫 实习生 孙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