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二堂,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员和受皇帝委托每年替朝廷考试礼乐童生的地方。
二堂正中悬挂的两块牌匾,上面的是康熙题写的“节并松筠”,这4个字是说孔子以及孔子的子孙气节像松竹一样高尚。下面是乾隆题写的“诗书礼乐”。诗书礼乐好理解,节并松筠是什么意思呢?节是气节,并是相同的意思,松是松树,绮指竹子的青皮,后来引申为专指竹子。大家都知道,松树气节很高尚,“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而竹子更是“未曾出土先有节”,一向得到人们的喜爱。
二堂内有一组石碑,里面 有一块“寿”字碑,是慈禧皇太后的笔迹。当年,慈禧60岁生日时, 衍圣公孔令贻带着他的母亲和妻子进京为慈禧祝寿,慈禧很高兴,就书写了这个寿字赐给孔家。孔家认为很荣耀,回曲阜后就命人照样子刻了这块碑。
这块“福寿”碑是道光皇帝手书。
这块碑也为皇太后御笔。
咸丰皇帝御笔碑
厅内还有一座画碑,也是一块祝寿之碑。
这块石碑上已经看不清楚刻迹,只看到下半段有松柏图案,具体碑刻的内容就不知道了。
伴官厅,顾名思义,就是“伴随官员的厅堂”,主要功能是为服务于衍圣公的官员们提供办公和等候的场所。
在通廊内有两条红漆长凳,称为“阁老凳”。据说明朝权臣严嵩被弹劾将要治罪时,曾到孔府来托其孙女婿衍圣公向皇帝说情,孔府主人未允。此凳是当年严嵩坐候之物。后世为了表彰衍圣公为官清廉,不徇私情的崇高品质,就将严嵩曾经坐过的凳子保留了下来,以教育后人。
孔府二堂后面的院子里,有一块非常著名且造型奇特的巨石,它是孔府花园(也称“铁山园”)内的重要景观。这块石头名为 “太湖石”,但它有一个更形象、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冷板凳”。之所以称之为“冷板凳”,自然是与前面所讲的严嵩有关。
相传在明朝,权倾朝野的奸臣严嵩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的岳父。他曾到孔府拜访,希望衍圣公能利用其在文人中的崇高声望,为他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当时,衍圣公在三堂会见重要的客人,不便打扰。严嵩虽然是至亲,但因其名声不佳,衍圣公便让他在二堂与三堂之间的这个院子里等候。院子里没有座椅,只有这块光滑、形似长凳的太湖石。严嵩只好坐在这块石头上等待,左等右等,始终不见召见。平日里威风八面的他,在这里尝尽了被冷落的滋味。从此,这块石头就被后人戏称为“冷板凳”。这个故事也用来比喻那些被冷落、不受重视的人或位置。
这块石头本身是一块典型的太湖石。太湖石以“瘦、漏、皱、透”为美,这块石头虽然形态不像有些太湖石那样玲珑剔透,但其表面光滑,形状敦实,像一条长长的板凳。它安静地放置在二堂通往三堂的必经之路上,位置非常醒目,每一个穿过这个院落的游客都会看到它。这块“冷板凳”巨石,不仅仅是孔府花园里的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个承载了历史故事和文化寓意的符号:
1. 历史的见证:它无声地见证了孔府数百年来的兴衰荣辱和往来人物。
2. 文化的隐喻:它形象地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人品和道德的看重,即使是权贵,如果德行有亏,在“天下第一家”的孔府也会受到冷遇。当走过二堂,看到这块巨石时,它就不再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一个充满了历史故事和文化趣味的“冷板凳”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