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黎庶昌故居大门(图片来源于《微新蒲》)
“钦使第”,顾名思义,即是皇帝的钦差大臣所居住的宅子。旧时蛮夷偏远的贵州,能得皇帝“钦点”之人,着实不多。而“钦使第”的主人黎庶昌,却以皇帝钦点“钦差大臣”的身份,于1881年和1887年先后两度以出使日本,故其宅得皇帝钦赐“钦使第”之名。而得皇帝“钦”命宅名且保存至今的老宅,在贵州更是少之又少。沙滩有幸,却将“钦使第”在沧桑岁月的变迁中保存了下来,使其成为目前沙滩文化核心区中唯一保存完好的文化古宅,进而成为沙滩文化旅游中的一张格外靓丽的文化名片。
门额“钦使第”牌匾
“钦使第”,也称为“黎庶昌故居”,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镇沙滩村沙滩文化核心区内,处于乐安江东面,与西岸的笔架山隔江相对,为黎庶昌出生、童年及晚年生活之宅。黎庶昌(1837—1898),字莼斋,贵州遵义东乡乐安里沙滩人,著名外交家、散文家,为贵州走出国门放眼世界的第一人。他出生书香世家,父黎恺为举人,然五岁丧父,得伯父黎恂悉心教导,26岁时向同治皇帝上“万言书”,得供职于曾国藩幕府,成为曾门四大弟子之一,曾任多国外交官,曾驻西欧4国达6年之久,又两度出任驻日公使,著述颇丰,代表作有《拙尊园丛稿》、《西洋杂志》等,为“沙滩文化”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这座老宅出生,又在这里度过了穷苦而又充实的童年生活。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开始,他便离家奔赴仕途,中途数次回家短暂居住。直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他才因病辞官回乡居住此宅,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年初病逝于此。
“求是求诚,锄经兴邦”之展陈
“钦使第”,是沙滩古村落中最为古老的民居,整座老宅由门楼、过厅、中厅、正堂、厢房、书房等建筑组成,坐东向西,依山顺势而建,外围是青砖白墙,占地面积2914平方米,建筑面积1335平方米,为典型的黔北民居建筑风格,木质结构高架瓦房,一楼一底,三重天井,三进院落。房屋为中式建筑高架木结构,一楼一底,青瓦斜坡屋面,悬山式顶。天井院坝为青石板铺设,天井四周石阶相通。院坝内靠近下厅左右各有一个石砌方形花坛,花坛四壁有浮雕装饰,分别为“渔樵耕读”和“福禄寿喜”等花鸟人物的雕刻图案。北厢背后靠墙有一古老石水缸,上有“鲤鱼跃龙门”的浮雕。所有房间安装了四开六格雕花门,各室楼檐间均有上下重檐雕花勾栏窗。所有的木、石雕刻,均玲珑精湛。房间里的展陈,高度浓缩了沙滩文化之精华。室内陈列的每一件物品,仿佛都在静静地述说着沙滩先贤们当年的精彩故事。
庭院内“沙滩三贤”塑像
据相关史料记载:“钦使第”,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为黎安理、黎恺父子所建,初名“近溪山房”。《续遵义府志》载:“黎静圃先生故庐在府城东八十里。赵怡笔记:沙滩黎氏为遵郡望族,世有贤才于文学。自先生崛起,以所居为锄经堂,劂后子孙继美。雪楼先生之蛉石轩,子元先生(恺)之近溪山房,柏容先生(兆勋)之姑园葑烟亭、藏诗坞,筱亭先生(庶焘)慕耕草堂,莼斋先生之拙尊园、天助楼,皆在故庐左右,彬彬乎阊里之光矣。”黎庶昌两度出使日本归国后,得光绪皇帝亲赐“钦使第”牌匾,置于“近溪山房”老宅门楣,从此老宅得名“钦使第”。
室内展陈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黎庶昌回乡守孝,着手营建别院“拙尊园”,当时藏书2万余卷,是读书治学和游憩的场所。黎庶昌《拙尊园记》载:“结园居室之偏,方广不盈亩,缺墙西南隅面山,有庭三楹,积书二万其中。叠石为池,轮挹溪流泻诸田。穴墙以入池,屈曲如菌芝,如残荷,如蝶翼。”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黎庶昌又紧挨老宅按日本建筑风格建新居(当地人称“新公馆”),未入居却逝,今只存残基和挡土墙。
“新公馆”遗址
1951年,“钦使第”被分配给当地百姓居住,院内建筑逐渐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1992年4月,遵义县人民政府公布“钦使第”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月,新舟区成立恢复“钦使第”领导小组,由县政府拨款在“钦使第”外南侧为院内16家人修建住房。1993年7月,院内住户全部迁出“钦使第”。“钦使第”开始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始进行保护性维修,并逐渐将黎庶昌生前使用过的物品、生平事迹资料及相关著述及沙滩文化名人、典籍、书画、墓志铭等收集展陈于内,将有关领导、专家学者题词,书法等亦陈列其中,向外界开放。1997年10月,“钦使第”被贵州省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12月2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石铺就的庭院及雕花花池
如今,作为沙滩文化景区的核心参观点“钦使第”,又重新进行了陈列布展,已经以崭新面貌迎接八方来客。如果你要了解名冠贵州的沙滩文化,“钦使第”一定是你必来之处。
室内展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