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江苏文旅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央视网消息 (记者 刘颖)11月11日,记者从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江苏已培育1009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打造1011个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建成1156座小剧场;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由“十三五”末的4.76人次提升到2024年的7.64人次,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丰富,文旅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会现场(黄磊/摄)
此次发布会是江苏“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五场——“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据介绍,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目前,江苏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2项、全国第一。“十四五”以来,江苏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用220余项考古发掘成果实证“何以江苏”,常州寺墩遗址、盐城盐业考古等5个项目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数量全国第一,无锡斗山遗址考古发现了长江下游迄今为止最早的史前城址。同时,构建更加完善的博物馆体系,江苏备案博物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分别增至367家、26家,2024年江苏备案博物馆接待观众突破1.39亿人次,保持全国第一。
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江苏打好消费促进、业态产品创新、产业提质升级“组合拳”,推动文旅市场持续回升向好。2024年,江苏接待境内外游客10.91亿人次、旅游总花费1.34万亿元,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6201亿元。今年以来,江苏推出“跟着‘苏超’游江苏”跨区域主题线路50多条、特色活动2800余项、惠民措施500余项,形成了“赛事引流、文旅留客、消费兑现”的文旅体商融合创新实践。今年9月,江苏出台《江苏省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打造文旅支柱产业,截至9月底,江苏规上文化企业增至12538家、位居全国前列。
“水+文化”是江苏最鲜明的特质,江苏持续提升“水韵江苏”品牌影响力。“十四五”以来,江苏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分别增至26家和10家,均居全国第一;兴化东罗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实现江苏零的突破。挖掘“最江苏”的文化符号,尤其是古典园林、传统戏曲、文化遗产等文旅资源;建好用好全球传播中心和上海、东京、纽约、巴黎、伦敦5个传播基地以及15个旅游境(涉)外推广中心,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创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以流动的文明、东方美学生活等为主题赴境外开展文旅推介。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江苏多地积极挖掘自身特色资源,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奔赴”。比如在夺得“苏超”首冠的泰州,当地获命名中国传统村落4个、省级传统村落69个,姜堰、兴化两地获批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在淮安,今年前三季度,当地文化企业总量达到538家,实现营业收入370.6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中国人自己的主题公园”西游记文化体验园,累计接待游客达1047万人次,外地游客占比超过70%。
责任编辑:小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