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11月中旬起,多地中小学放秋假。作为第一个全面推行春秋假的省份,浙江众多景区推出“秋假专属免费游”,不但中小学生免门票,同行的家长也可“沾光”。记者注意到,浙江景区的秋假优惠基本覆盖整个11月,不少景区都实施了“全国在校中小学生及2位陪同家人可享受首道门票免费”的政策。先行地区的实践表明,景区针对中小学生的免票优惠有助于激活亲子游市场,对游客量、酒店入住率等的拉动作用显著。(澎湃新闻)
“秋假”是个新事物,这个假期怎么耍、相关生意怎么做,对于很多人来说,仍处于摸索阶段。当然,“新事物”本身就意味着新规则、新机遇。如果说,传统的公共假期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固定的休假模式和假日经济,那么秋假则天然自带着更多的可能性。毋庸讳言,春秋假的设计,自一开始就有着“拉动消费”的考量。就此来说,最首要的就是千方百计提升这一新增假期的出游率,浙江一些景区所推出的“秋假专属免费游”,正是着眼于此。
诚然,“免门票”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激励,“中小学生免门票,最多可带2位家长”,三张免费票,不薅白不薅。但,“省钱”远不止是此类政策的全部含义,其更大的意义在于,那种“秋日限定,专属福利”所带来的宠溺感——“我有的,你没有”,家长跟着孩子沾光,说出去都是心满意足、话题度满满。在我们的假期文化中,其实长期都缺少“秋假”这个类型的假期,其有着强烈的家庭指向、亲子指向,虽是学生们的假期,却也是家长们的确幸时刻。
比较而言,很多公共假期,都有着厚重的文化传承和价值意涵,秋假则不然。“秋假”是纯玩的,是奔赴自然的。所以理论上,拥有“更美秋景”的地方,将更能接住这波秋假客源。如何更充分地兑现这种出游潜能?很多景区,选择了“免除门票”。“免门票”给了游客前往的理由,至于说后续的变现,则多通过住宿、餐饮、购物等消费转化。所以,这其实并不是景区自己的事,而需要地方层面统筹安排,做好利益平衡和转移支付,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景区加入免票行列。
秋假三天,与双休日相连,可以形成5天假期。其中的消费潜能是巨大的,要锁定这部分红利,除了要靠优越的自然禀赋,同样重要的,就是留下良好的“秋日第一印象”。“秋假专属免费游”的就是这样一个信号,其让出游多了一个理由,为一段旅途标注了目的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