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厉叔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年轻人开始疯狂的报复性白嫖,明明人山人海,景区却赚不到钱。
今年国庆假期,各大景区人山人海,老板们本以为能赚得盆满钵满,结果却傻了眼,年轻人嘴上喊着来都来了,钱包却捂得死死的,只看不买。
一场说好的报复性消费,硬是变成了报复性白嫖,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旅游特种兵的诞生
今年的国庆假期,可真是让所有人都开了眼,景区本来都准备好了,就等着游客们来报复性消费,结果年轻人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大伙儿嘴上还是那句经典的来都来了,可一分多余的钱都不掏。
这帮年轻人的快乐,直接就建立在了景区老板的痛苦之上,就拿青海的茶卡盐湖来说,前几年很火,游客挤得连上厕所都要排半天队。
可今年景区的人自己都说,这里现在跟个大型停车场没区别,游客开车进来,咔咔拍几张照,油门一踩就走了。
全程零消费,算下来平均每个人花的钱还没一瓶矿泉水贵,景区里卖烤肠的大哥,站一天可能都开不了张。
其实这样不单单是这一个景点遇到的情况,现在的年轻人出门旅游,主打一个自给自足,他们专挑免费的博物馆,公园逛,到了饭点就地解决,背包里一掏就是泡面,面包。
至于住宿,更是把省钱刻在了骨子里,民宿看都不看一眼,晚上要么在洗浴中心凑合一宿,要么干脆就把车开到安全的地方,在车里睡。
00后之间还流传一句话,说门票超过20块钱的景区,就别去凑热闹,那都是坑。
这话一出来,那些投了巨资的景区是彻底懵了,本来指望的客流能换成现金流,结果客流是来了,钱却一分没见着。
其实这事还真不是年轻人抠,实在是以前被坑怕了,现在集体学聪明了而已。
过去的套路失效了
以前一到放假,出门玩就跟渡劫一样,热门城市的酒店,价格直接翻两倍是基本操作,机票也比平时贵个30%没商量。
一个本来几百块钱就能搞定的周末游,到了节假日,没多花个大几百根本下不来。
进了景区,一瓶矿泉水,平时卖3块,景区里就敢标价10块,路边摊一根烤肠卖15,一碗味道还不如自己泡的酸辣粉,敢要价二三十。
花了钱,就能玩得开心吗?根本不可能。
就说故宫,虽然每天限制8万游客,但里面人挤人,在一个宝贝跟前刚站稳,还没看清是什么,就被后面的人给推走了。
去黄山坐个缆车,排队4个小时是常态,想在网红餐厅吃顿饭,先等两个小时再说。
有网友开玩笑说,在景区买根雪糕,一边走一边吃,走不到20米,能被旁边的人不小心蹭掉三口。
最让人窝火的,还是景区里那些算计到骨子里的小心思。
很多景区从卖门票的地方到真正的景点,故意留出一段2.5公里左右的路。
这段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走路嫌累,打车又觉得没必要,就是算准了来都来了,不想扫兴的心态,乖乖掏20块钱去坐他们的摆渡车。
网传这个距离都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多一点少一点效果都不好,正是这些一步步伸进口袋里掏钱的套路,让大家彻底烦了。
既然这些明面上的小花招不好使了,那之前那些砸了重金,看起来高大上的人造古镇,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从2016年到2019年那几年,全国主题公园的投资总额超过了1.7万亿元。
人造古镇更是遍地开花,一口气建了2800多座,比全国1300多个县城的总数还多一倍,可这些古镇,走进去了才发现,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脚下踩的是同样的青石板路,墙上刷着差不多的网红标语,商店里卖的也都是些所谓的银饰,古董和文创产品。
建筑更是瞎搞,重庆有个小镇,本来说要搞巴渝传统风格,结果硬是把中式吊脚楼和希腊圣托里尼的蓝白房子捏在一块,看着不伦不类。
还有些所谓的大唐不夜城,就是在仿古建筑上装一圈LED灯带,就敢说自己是唐朝风格。
近几年冒出来的户外乐园,也都是玻璃栈道,彩虹滑梯,卡丁车这几样来回换,毫无新意,本地人放假根本不去,外地游客一开始图个新鲜,看多了也腻了。
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2年,全国有超过200家人造景区关门了,倒闭的速度比以前快了3倍。
天眼查上能看到,有近1500家古镇背后的公司都注销了,这些项目平均都活不过5年。
张家界那个花了24个亿建的大庸古城,现在一天平均游客不到20个,4年亏了10个多亿。
青海那边搞景区的青海投旅集团更惨,直接带着手下13家公司一起破产了,600多亿的投资就这么没了。
这些项目的失败,不只是投资人的钱打了水漂那么简单,它们给当地的环境和财政留下了更大的烂摊子。
烂尾工程背后的双重透支
人造景区一倒闭,留下的麻烦事不少,首先就是破坏环境,浙江有个假古镇,后来经营不下去了,为了省钱就把环卫工人都辞了,结果整个景区变成了垃圾场,最后连A级旅游景区的牌子都被摘了。
在建设的时候,破坏更严重,很多项目施工时用水泥把地面全封死,把原来的植被都毁了。
更过分的,有些地方在真正的古城遗址上盖假古董,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真东西给破坏了,这种损失是花多少钱都补不回来的。
除了破坏环境,这些项目还特别坑财政,很多这种大项目背后,都有地方国企的影子。
项目搞得好的时候,大家都有钱赚,一旦项目黄了,亏的钱最后还得靠公共财政来补,说白了就是全体纳税人买单。
济南就有个例子,一个号称要还原宋代风格的古城,投了差不多40个亿,结果5年就干成了烂尾工程,600多亩地就那么荒着,钱没了,地也浪费了。
就像乌镇的创始人陈向红说的那样,旅游应该是去感受一个地方的文明心跳,而不是简单地复制一堆房子。
当旅游变成了纯粹的圈钱游戏,用一样的山寨房子和全国统一的地摊小吃来糊弄人,那没人愿意当这个冤大头,也是迟早的事。
结语
这事儿真不是年轻人变抠了,而是大家集体学聪明了,不愿意再当冤大头。
过去那种靠涨价宰客,山寨复制,把游客当韭菜割的老一套,现在彻底行不通了。
未来的旅游市场很简单,谁能真正懂年轻人,拿出有诚意,有文化,有意思的东西,谁才能把生意做下去。
毕竟没人愿意花钱找罪受,去看一堆长得差不多的假房子。
厉叔认为,如今的景区千篇一律,景区里的消费陷阱又太高,时常会踩雷,加上现在年轻人的谨慎消费,所以导致景区盈利下滑,对此你们怎么认为?
信源
虎嗅年轻正当多穷游2025-10-17
中国青年网2023-11-06公共风景怎能任由部分商家圈地赚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