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这片满是“黑金”的土地上,有一个城市正在悄悄地改变着自己的命运。这座城市不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长治、也不是占据地理优势的晋中,而是曾经被大山挡住的吕梁。这座2004年才撤地设市的年轻城市,在2025年一季度增速以26.07%的增幅领跑全省,经济总量连升四位成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仅次于省会太原,成了山西发展的“黑马”。
吕梁的改变很让人吃惊,以前人们提起吕梁的印象就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和依靠煤炭单一经济结构。现在的吕梁正试图摆脱“一煤独大”的局面,发展多元产业体系,从“煤城”变成“氢能高地”,从“酒都”到“旅游胜地”。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境内有绵延的吕梁山脉而得名。东与太原市、晋中市交界,西临黄河与陕西省隔河相望,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历史上,吕梁山区交通不便成为发展的短板,“出吕梁山爬薛公岭,路难走”就是过去的真实写照。
近些年来,吕梁的交通情况发生过天翻地覆的变化,公路方面修建了青银高速,太佳高速,西纵高速,环城高速公路等道路,做到了县县通高速。尤其是打通薛公岭隧道之后,吕梁山区的东西走向的通行时间得以大幅缩减,铁路方面,太中银铁路,瓦日铁路,太兴铁路等几条铁路干线建成投入使用以后,大大改良了吕梁的铁路运送状况,航空层面,吕梁大武机场开通去往北京,上海,西安,广州等地的航班,形成了起吕梁同外界交流联系的空中走廊,以前阻挡发展进程的闭塞大山,如今被“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穿越而过,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把吕梁原先所处的区位短板变成了连接东西方向,贯通南北地带的关键枢纽,让吕梁变成山西西部极为重要的物流核心地区。
吕梁市经济带有很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特征,不过近些年来有着多样化发展趋向,2024年吕梁市地区生产总值达至了2643.2亿元,吕梁的传统产业包含煤炭、白酒、冶金等等,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主焦煤基地和焦化产业基地,煤炭与炼焦业在吕梁经济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吕梁正在试图削减对煤炭的依赖性,制造业表现出非常强韧的态势,增长速度十分快。
酒和饮料制造业、 黑色冶炼业、有色冶炼业等主要行业形势较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吕梁是中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世界十大烈酒产区”。汾酒等清香白酒的发展,给吕梁托起了一片巨大的清香白酒产业。
吕梁市提出了打造“四都吕梁”,即打造3000亿级煤都吕梁、1000亿级氢都吕梁、1000亿级铝都吕梁和1000亿级酒都吕梁,要形成传统产业固本培元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并举的新格局。氢能产业是吕梁转型的重要方向。全国最大的优质主焦煤基地和焦化产业基地,煤气化制氢有天然的优势。吕梁正谋划“煤-焦-化-电-氢”全产业链生态,力争到2030年实现制氢50万吨以上,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
铝产业上,吕梁是全国重要的铝资源富集区,铝土矿保有储量接近6.5亿吨,占山西省近半、全国六分之一,靠着这资源优势,吕梁已经形成全国最大的氧化铝基地,并正在打造百万吨级电解铝基地。
吕梁市文旅资源非常丰富,有雄浑的黄土高坡地貌和厚重的历史底蕴。主要旅游景点为北武当山、碛口两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北武当山是国家级风景区也是山西著名的道教圣地,而碛口古镇紧邻黄河边,在明清时期是一条晋商的主要商道保存了大量古建筑
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交城县,是黄土高原地区保存最完整的“绿色银行”,也是世界珍禽褐马鸡的家园、华北落叶松的故乡。卦山因形状像八卦而得名,千峰万岩重叠起伏,集山水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汾阳杏花村是中国驰名中外的酒都,是山西著名旅游景点之一,有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吕梁市把文旅产业当作发展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重打造西部以临县碛口为支点、东部以汾阳杏花村为支撑的“一西一东”两个核心景区。为了不断加强城市文旅品牌的影响力,吕梁共启动了总投资达307.54亿元的36个文化旅游建设项目。
服务业是吕梁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吕梁市在“985”重点产业链战略规划中,“数字+物流、电商、文旅康养、吕梁山护工”五大服务业为重点链打造版图初显雏形。2024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94.7亿元,占经济总量比重37.6%,2025年一季度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2:51.3:46.5,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40%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第一动力源。
吕梁是革命老区,曾是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流淌着红色的血脉,在民间流传着无数动人的故事。以吕梁为题材拍摄的电视剧《吕梁英雄传、舞剧《刘胡兰,歌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等一批优秀作品曾经引发过强烈的反响。
近些年,吕梁市委市政府积极把红色资源用好、红色传统传扬好、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推动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振兴发展的新动能。2024年4月,由吕梁市全力打造的爱国主义题材影片《金色少年》全国首映,金色少年》以吕梁山为背景讲述了热爱国家的一名吕梁少年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的新唱响的《黄河精神,在荧幕上向观众们呈现了一场热血沸腾的精神盛宴。
吕梁形成许多民俗文化,既有临县道情、孝义皮影、木偶戏、孝义碗碗腔等地方戏曲,也有中阳剪纸、文水鈲子、柳林盘子、临县伞头秧歌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有文物古迹590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
文化艺术方面,在吕梁也有不少人才,梁桂星是吕梁市青年晋剧院的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她凭借自己的表演艺术获得过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梁桂星带着青年晋剧院演职人员走遍了吕梁全市13个县区、数百个村庄,把先进的文艺送到厂矿企业、社区乡村。
如今的吕梁,已经走出了“一煤独大”的单一发展路径,氢能、白酒、旅游、服务业多点开花。曾经认为吕梁只是一个“煤炭城市”的人,现在不得不重新看待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多元性。未来的区域竞争格局中,吕梁是否能成为继太原之后山西转型发展的又一个成功范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是前瞻性的产业规划布局,是连续性的政策执行落实,还是这座城市骨子里的奋斗基因?一切的答案都将在这片英雄辈出的土地上揭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