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边说人需要的不是旅行,而是切换。他觉得,哪怕这趟旅行行程非常累、人多又拥挤,甚至还有旅行社加价等等不好的体验,但是,当自己离开了自己原有的环境那种“清空感”会依然存在,只要有了这种“清空感”,身体即使累,但是精神上依然会感觉非常轻松。
其实他说的这种感觉,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只是我们很多人忘了而已。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带一个婴儿或者小朋友出去玩的时候,他会表现得异常兴奋,即便在家里的时候他无精打采,但是当你说带他出去玩的时候,他立马就变得活蹦乱跳精神奋发手舞足蹈了。
不管到了哪里,一路上都是左看右看,这里捏捏,那里摸摸,看什么都稀奇。吃东西也是,外面的萝卜青菜都比家里的肉还要香。总之就是只要是外面的,不管是玩的还是吃的,都比家里的要好。一旦将他们领回到家里,就马上又变成了那个无精打采样儿。
那个婴儿和小朋友,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只是有人忘了自己儿时的事情了。
其实九边说的这种“清空感”和我们常说的“放空”是一样的意思。
身体的放空和精神的放空,其实道理都一样。
身体上,我们每天都要进食,也要定时排空,所以才有吃喝拉撒这个词,而且这五个词对于咱们人来说,就是生命保障。
光吃喝不拉撒,这叫只进不出,是要出大问题的,因为咱们不是貔貅,做不到只进不出。一旦只进不出,身体是要出大毛病的。
身体需要排空,精神也需要。
我们大多数人,基本上都是被困在一个固定的生活模式里,上班、回家、休闲,每天的日子基本都是按部就班在进行,重复又单调的生活会让我们有麻木的感觉,一旦有了这种感觉,人就容易变得沉闷,缺乏活力。
所以我们才说需要休息。
我们需要周末来休息,我们需要美食来减压,我们需要美景来陶冶,我们发明了那么多琴棋书画等等让人们感到快乐的东西,其实目的就一个,就是让我们在枯燥、沉闷、没有活力的生活当中得到调节。
这就和咱们小时候一样,待在自己家里那一亩三分地时,总想着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只不过我们长大了之后,更加理智了,但是这种精神上的追求,一直没有变过。
我们需要一些新鲜的空气、风景、美食;我们想看到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文化,见到不同的人,听到不同的声音,因为这些新鲜事物的加入,我们自己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多元,更加丰富。
有句关于旅行的话,我觉得讲得非常好: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在不同的地方遇到的不同的人,看到的不同的景,听到的不同的歌,吃到的不同的美食。
有时候,当我们出去的时候,确实难免会碰到一些不好的体验,但是体验又何尝不是一种“动态和过程”?
当我们的精神放空了,能量就升级了,就有更加强烈的动力,去迎接生活中更大的挑战。
我想,这才是放空带来的最好的回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