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余波)荆江潮涌,楚韵悠长。在近日召开的促进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上,荆州市委、市政府围绕“加快打造全国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作出新部署,荆州文旅已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46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2.37亿元;国庆中秋期间,荆州文旅再次火爆出圈,展现出巨大潜力。但是,要实现从“网红打卡地”到“长红目的地”的跨越,还需紧扣“文化铸魂战略”,笔者认为要以十大路径精准发力,将领导部署转化为文旅发展实效。
锚定5A创建,以“龙头牵引”擦亮核心名片。荆州古城5A级景区创建已进入关键阶段,14.5亿元总投资、38个重点项目陆续落地,东门宾阳楼灯光秀、古城烟火气逐步成为荆州新名片。但仍需破解两大关键命题:理顺“多头管理”的体制痼疾,强化创建指挥部的统筹功能,整合多家责任单位力量,避免碎片化管理;保持创建持续性,要以5A标准常态化优化设施与服务,如加快关帝庙改扩建、城墙顶部贯通等项目,让“创则必成”的决心转化为“创则必优”的长效机制。唯有如此,才能让古城这张“名片”真正成为牵引全域旅游的核心引擎。
放大假日效应,以“特色街区”激活消费潜力。今年暑期,荆州跻身网红潜力城市热度预测榜单第九名,商业贸易活跃。要继续以“文化引流、活动造势、美食支撑、演艺留客”的全链条闭环思路,推动假日经济从“流量爆发”向“长效消费”转型。一方面深化“夜游+体验”生态,将推动荆街夜游沿护城河向屈原路、明月公园延伸,融入战国袍旅拍、三国剧本杀等互动业态,打造“昼夜狂欢”的消费动线;另一方面做强“赛事+商业”联动,依托KPL电竞联赛、龙舟公开赛、羽毛球赛事等,推动“观赛+餐饮+住宿”一体化消费。同时,设立假日经济专项资金,推出文旅消费券、门票互售优惠等举措,以“票根经济”串联景区、商圈与酒店,推动“两日游精品线路”落地,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让假日消费从“即时性打卡”转向“持续性体验”,助力荆州从“网红潜力城市”升级为“华中一流假日消费目的地”。
营造城市氛围,以“文化场景”营造全域体验。文旅氛围的营造需跳出“大工程”思维,转向“微场景”精细化打造。可借鉴沙市五一路的微改造模式,盘活公园、绿地与闲置资产,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亲民温度的城市空间。比如在公园设置楚文化主题露营区、儿童游乐设施,开展“楚童研学”活动;利用口袋公园、社区角落打造“荆楚故事角”,实现“景城一体”与“儿童友好”的双向融合;将闲置老厂房改造为“荆州文创工坊”,引入陶艺、楚绣、青铜器复刻等手作工作室。通过这些“小而美”的场景,让城市每个角落都充满文旅气息。
做强演艺IP,以“特色节目”留住游客。演艺产品是文旅的“灵魂”。荆州应在现有灯光秀、非遗展演基础上,着力打造具有持续吸引力的核心演艺内容。推出具有“荆楚特色”的驻场演出,以楚文化、三国文化为内核,借鉴《宋城千古情》模式,运用全息影像、AR技术呈现“楚王问鼎”“关羽守荆州”等经典场景,形成“白天游城,夜晚看戏”的体验闭环;推动演艺“轻量化”普及,在荆街、张居正故居等场所,设置小型非遗戏台、街头艺人表演点,让楚剧、皮影戏等传统文化“活”在当下。同时,建立演艺内容更新机制,每季度推出1-2个主题演艺活动,如“春季楚花节演艺”“秋季三国争霸实景秀”,避免“一台戏演到底”,保持游客新鲜感。
深耕文体活动,以“城市品牌”提升市场吸引力。文化与体育活动是提升城市吸引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的重要抓手。荆州需构建“年度品牌活动+日常文体赛事”体系,提升城市吸引力:打造标志性文化活动IP,将楚文化节升级为“中国(荆州)楚文化国际旅游节”,固定时间举办,设置楚式祭祀大典、国际楚辞学术论坛、楚绣非遗博览会、楚歌楚舞展演四大板块,吸引国内外文化学者与游客参与;培育精品体育赛事,优化荆州马拉松赛道,提升环长湖马拉松赛道,同时推出“马拉松+文旅消费券”套餐,赛后组织参赛选手游览景区,同时新增“环古城自行车赛”“长江龙舟邀请赛”等赛事,形成“春季马拉松、夏季龙舟赛、秋季自行车赛、冬季健步走”的四季赛事格局。此外,在社区、景区常态化开展“楚舞公益课”“三国棋艺赛”“市民非遗展演”等活动,让文体氛围融入日常,既留住本地市民,也吸引外地游客。
激活文创产业,让“荆州礼物”承载文化远行。文创产品是文旅消费的“延伸载体”,荆州在省旅游商品大赛斩获的金银奖,证明了“文化+创意”的潜力。要做强“荆州礼物”品牌,需破解“同质化、附加值低”难题:要深化IP开发,以虎座凤鸟、宾阳楼等核心文化符号为基础,打造“楚风遗韵”“三国风云”系列产品;要强化实用属性,开发楚绣服饰、文创食品等日常用品,让文化融入生活;拓展销售渠道,在景区、高铁站开设“荆州礼物”旗舰店,联动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将文创店升级为“文化体验空间”,真正实现“看得见历史,带得走文化”。
畅通交通脉络,以“内畅外联”优化出行体验。交通是文旅的“生命线”,需从“入荆便利”与“市内畅通”双向发力。落实“假日高速免费”政策,在重大活动期间对驶入荆州境内的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实行高速公路通行费减免,同步在高速出入口设置“荆州文旅服务站”,提供景区导览图、文旅消费券、行李寄存等服务;优化市内交通,扩容泊位供给,推动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节假日免费停车政策,新增泊位同步接入智慧停车平台;强化智慧引导,深化与导航平台的合作,实时推送停车信息、拥堵预警,实现“未到先知、精准导航”,确保游客“进得来、停得下、走得顺”。
优化营商环境,以“近悦远来”提升服务品质。文旅竞争的核心是服务,荆州要守住“不涨价、优服务”的底线。要强化行业监管,建立旅游商户“红黑榜”制度,对宰客、哄抬物价等行为零容忍;要提升服务质量,持续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壮大专业化志愿者队伍,在游客中心、景点设置“便民服务站”,提供咨询、应急等服务;要培育“主人翁意识”,让市民、商户主动成为荆州代言人,营造“近悦远来”的服务氛围,以“荆楚温情”让游客“来了还想来,来了不想走”。
搭建智慧平台,以“科技大脑”赋能文旅发展。智慧平台是提升旅游体验的“加速器”。要打造全功能智慧平台,需整合资源、拓展服务:打造“一码游荆州”平台,集成门票预订、线路规划、交通查询、餐饮住宿等功能,支持扫码入园、无感支付;强化智能服务,在景区景点推出AI导览、多语种讲解等服务;以数据赋能管理,分析游客流量、消费习惯,精准调整运力、优化产品,让管理更科学、服务更精准;增设“文旅投诉一键处理”模块,快速响应游客诉求。真正实现“一机在手,畅游荆州”,让智慧平台既成为游客的“便利工具”,也成为文旅监管的“智慧大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筑牢安全防线,以“统分结合”守护文旅底线。安全是文旅的 “底线”,要“坚持统分结合、平战结合、市区结合,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的安全保障核心原则。要构建“三维安全网”:景区安全,常态化开展设施巡查、消防演练,在人流密集区设置预警装置,完善应急预案;食品安全,加强景区及周边餐饮监管,推广“明厨亮灶”,守护游客“舌尖上的安全”;环境安全,加强护城河生态治理,规范共享单车停放,保持景区及城市环境整洁。针对法定节假日与重大活动,提前制定疏导方案,统筹安全与体验。
楚韵千年流芳,文旅新篇正启。荆州文旅的高质量发展,不是单一环节的突破,而是有赖于十大路径的系统推进、协同发力。以5A创建为引领,以场景营造为基础,以活动策划为引擎,以服务提升为保障,荆州必将加快建成全国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为建设先行区、当好排头兵注入强劲文旅动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