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理亭,原来就在这里
文|汪向军
应大关余志潮老师之邀,又来大关了。这次来,既没有问约邀的目的,也没有想着让余老师带我去哪里?反正让我来就来吧。“来了,总会有收获,总会有惊喜,”我想。因余老师办公地点在老大关高中里,我把车子直接开到办公楼前,如果不是撤并,眼前偌大的校园里应该是很热闹的,可惜现在就剩下那一幢幢孤零零的楼房,无言的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当年,我哥哥可也是从这所高中走出来的,可我从未来过这所高中。电话联系了余老师,他从办公楼里走出来,边走边让我把车子停好,上他的车子。
车上,余老师说先带我去连理亭。连理亭是明代理学家方学渐在白沙岭上所建,白沙岭我来过,但那个时候还没有亭子。出老大关高中,车子靠右向北而行,行驶不大会,车子又拐向左。记得上次来白沙岭是靠右方向。这时,余老师告诉我,因为那边是公墓,所以就把亭子建在左边,左边也属于白沙岭。清朝阳湖颇负盛名的诗人黄景仁路过白沙岭曾留诗:“岭头过征车,来往日万计;但碾石成沙,难平山作地。”车马踏石成沙,犹如一道白练,或许这也就是白沙岭地名的由来。原来卅铺村部也就坐落在这里,和村党总支书记盛新苗是老熟人了,他几次邀请过我过来,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然而今天,与卅铺村不期而遇,奥,原来你就在这里。卅铺村位于集镇区域内,距桐城市30华里,故名三十里铺,由原卅铺村、飞鹤村合并而成。电话联系盛书记,他说在市委党校参加培训,错过一次见面的机会。
车子绕过卅铺村部,后面的山岗上就是连理亭。亭子下面有一方浮雕墙,墙大约有10米长,墙上雕刻的是枫杞连理图,亭与图均为盛东桥老师所创作,图共分四个部分讲述了连理亭的故事。连理亭的创立,可追溯至明代的一则祥瑞故事。方学渐,字达卿,号本庵,是桐城桂林方氏的第十一世子孙,同时也是明代理学家。他与其兄方学恒,因父母早逝而同居相守。在庭前,两株树木——杞树与枫树,竟神奇地连理在一起,枝叶纠结,宛如一体。兄弟二人于是就在树下建起一座连理亭,以此象征着他们深厚的兄弟情谊。所以,方学渐这一房后裔又自称为“连理亭方氏”。 果不其然,桂林方氏从此五代兴盛。
拾级而上,就是连理亭,虽然是后修的,但也不失古色古香的明朝味道,亭子前后石柱子上镌刻有楹联:棠棣联辉昭地德;埙篪合奏振天声。明善居仁因见杞枫连理,入关度岭乃闻邹鲁弦歌。楹联分别为“汪茂荣、陶善才两位老师所撰写。站在亭子里看远处的群山,仿佛龙形。清朝桐城人姚兴泉在《龙眠杂忆》中有记:“桐城好,岩峡古重关,北通齐鲁开门户,南控沅湘集市寰,雄峙万松间。”目及不远的地方,有座突兀的山头,非常有特色,那就是笃山。此刻,松涛阵阵,仿佛方学渐和哥哥读书的声音。连理亭不仅成为方氏后裔的精神支柱,更象征着方氏家风家学的独特图腾。这一切均展示了方氏学派如何从连理亭开始形成,并以其学术理念为驱动力推动桐城文化的繁荣。
连理亭前忆方氏兄弟,一段连理故事千古传。亭前,我屏住呼吸,不敢惊扰先人读书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