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如画,层林尽染。把色彩斑斓的秋叶珍藏于书页中,将形态各异的落果做成手工……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让我们有了更多记录自然之美的方式。但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原本美好的“捡秋”,引发了不少不文明行为——有人为收集彩叶,在拉扯中导致树枝折断;有人为了拍照,攀爬上树或者不断摇晃树木;还有人为了找果实、种子,翻越围栏,践踏园圃……
记者探访
采摘果实 折断树枝
位于迎晖路的塔子山公园作为成都最早一批公园,承载了无数成都人美好的童年回忆。11月9日15时,正值周末午后游玩高峰。记者发现了不和谐的画面:两名小朋友使劲拉低树枝,扯下枝头的红色果实。一旁的家长并未阻止劝导,反而参与其中,对于不远处“爱护脚下草 莫折枝头花”的标语视而不见。
记者从园内多位巡逻人员处了解到,园内每天都会安排专人进行巡逻,但只能进行口头上的劝阻,“不听劝”的大有人在。
11月11日,记者又前往位于双林路的新华公园了解情况,此处虽然规模不大,却是附近居民的休闲胜地,公示信息显示,日均人流量达1万余人次。16时,公园内很多小朋友成群结伴玩耍。记者观察发现,孩子们过分“亲昵”绿地、采摘花果、折断树枝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当记者向过往市民询问是否有看见破坏绿化植物的现象发生时,市民胡大爷说,“我家住在附近,几乎天天都来散步,有小孩子拉扯树枝、破坏树木,看到很多次了。”
此外,记者注意到,园内设有“爱护花草 从我做起”等标志标牌,但多处因草木枝叶繁茂生长将其遮挡,导致提示内容不能清晰展示在市民视线中。
园区示范
“捡秋”正确的“打开方式”
“捡秋”,原本指的是每年秋收后,农民去地里搜罗一些剩下的作物,避免浪费。如今,“捡秋”成了一种新兴的户外活动形式,人们走到户外,用从路边捡拾的树叶、果实等拼凑成秋天独有的风景画。
其实,不少园区已给出了“捡秋”正确的“打开方式”。以成都市植物园为例,在其组织的赏秋活动里,只要在园内寻找到指定的12类植物并合照留念,就能集齐12枚印章,最后收获一份专供的植物种子。
成都市植物园呼吁广大市民,文明捡拾,切勿进行暴力采摘,破坏园区的植物。许多掉落的果实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循环物质,是小动物或昆虫的食物,过量捡拾会让它们的食物减少,并对微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影响。在认识这些奇妙的种子、拍照打完卡后,最好能将种子放回植物园的林中。
律师说法
“暴力捡秋” 涉嫌违法
调查采访中,记者就“暴力捡秋”行为有何不妥,参与者又将面临哪些风险咨询了四川蓉城律师事务所米佳律师。
“‘暴力捡秋’、私自采摘公园及绿道内的果树等行为,已涉嫌违法。”米佳表示,公园、绿道属于公共绿地,其土地性质为国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公共绿地内种植的果树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由城市园林绿化等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维护;但若果树由特定单位或个人在合法使用土地范围内合规种植,则所有权归该单位或个人所有。
依据《成都市公园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对于攀折花草树木、采摘花果、损害植被等行为,相关部门将责令行为人改正、采取补救措施,可并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若造成财产损失,还需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规则的遵守需要每一位市民共同参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正确引导,相关部门应兼顾警示性与人性化制度规范,划清行为边界。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文明游园、依规赏景,让“捡秋”成为感受自然之美的文明行为。(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静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