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名胜无双境,绝顶蓬莱显九仙”,泉州洛江区马甲镇的仙公山,又名“双髻山”“丰山”,自古便是闽南标志性胜景。主峰海拔758.5米,13.34平方公里的山体绵延起伏,以“灵、奇、秀、险”的独特风貌闻名遐迩,既是国家AAA级景区,更以山水之美与人文积淀成为闽南地标。
山间建筑独具韵味,丰山洞、白水岩、朝天阁三座大殿鼎足而立,构成核心景观集群。建筑依山就势而建,与自然山体巧妙相融,殿宇形制古朴典雅,飞檐翘角间尽显匠心。朝天阁内陈列着诸多文物史料,木构梁柱纹理清晰,见证着岁月流转;丰山洞与白水岩的建筑细节精巧,门窗雕花、梁柱装饰尽显传统工艺之美,为山林增添了厚重的人文气息。
作为天然氧吧,仙公山负氧离子充盈,山间植被繁茂,徒步小径蜿蜒穿梭于绿树浓荫间。可乘缆车俯瞰山峦叠翠的壮阔,亦可沿步道探幽,沿途奇石林立、溪涧潺潺,登顶观日台能赏云海翻腾的盛景,落日时分更有“山空孤日落,云净一星悬”的诗情画意。
山间遗存的20多方宋以来的摩崖石刻,是珍贵的人文瑰宝。南宋状元王十朋手书“佛国”二字,笔力雄浑苍劲;明代书法家张瑞图的《禅鸡冢碑》,书法卓绝,刻工精湛;明代御史陈玉辉笔下“崖削奔涛穿石出”,寥寥数字勾勒出山体险峻。这些石刻历经千年风雨,字迹依然清晰,与山间的仙井、奇石等自然与人文遗存相映成趣。
仙公山以奇峰秀水铸骨,以古建石刻凝魂,醇然相融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既展现了“石奇林幽、殿宇藏幽”的独特景致,更以千年传承的文脉气韵,书写着闽南山水文化的绵延与荣光。
来源:泉州发布、泉州晚报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