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假期的尾声,因为我工作的特殊性,我和女朋友报团去土耳其旅行了一趟。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土耳其还是我非常向往的国度的——贯穿罗马和奥斯曼的世界之都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第二大城市以弗所古城、还有帝国西部重镇卡帕多西亚,这都是我梦寐以求想去探索的地方。
然而去了之后,还是颇有遗憾的。因为时间和行程的原因,我们没有时间在伊斯坦布尔多逗留。既没能一览狄奥多西城墙,也没能瞻仰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内景,更没有时间去参观心心念念的伊斯坦布尔军事博物馆。些许遗憾,只能等下次了,因在这里给大伙提个醒,如果报团去土耳其玩是为了感受历史文化的话,那些带有番红花城和首都安卡拉(虽然也是历史名城)团尽量别报。
遗憾归遗憾,意外之处还是有的。早在国内做攻略的时候,便已经了解到土耳其是个流浪猫国度,在地导接到我们之后,又再次强调了下土耳其人对流浪猫狗的热爱,也可能是之前在国内见惯了那些喂猫喂狗的行为,故而对此也没有太多的关注。直到跟团游玩的第二天,在伊斯坦布尔埃及方尖碑那里的街头上,团里的小孩突然欢喜的喊到:“这些猫猫好可爱啊,它们看到人都不跑哎!”
顺着声音看过去,那是一大群猫咪聚在一起,懒洋洋的躺在那里晒着太阳,周围有不少游客和居民,或是撸猫、或是拍照、或是嬉笑,而猫咪们对此间种种无动于衷,仍在享受着各自的生活。在国内,至少是山东吧,我只见过投喂的时候能聚起一小群猫来,能被允许撸猫的,也是那些常常同猫互动的人群,这还得看猫大爷愿不愿意。更多的时候,小区也好,街上也好,流浪猫见了人,都是十分警惕的跑掉。而在这里,基本上是个人都可以过来撸几下小猫,这里的小猫,似乎对面前的这群两脚兽没有丝毫的戒心。
也是带着好奇的想法,我悄悄走到那群猫的旁边,突然蹲下“啊呜”了一下,试图看看这群猫惊吓后的反应。我身边的几只小猫,确实惊恐的爬了起来,但随即又趴在了离刚才不远地方,并用一种看傻子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说:这个猴子,多少有点大病。
尴尬归尴尬,但至少验证了一点,这里的猫是真无所谓身边的人的,因为它们很确信,这些体型魁梧的两脚兽并不会真的伤害它们。这种情景放在国内,我只在猫咖里见过。
此外我还观察到一点,这边的小孩过去撸猫,旁边的家长是不会阻拦的,甚至还有说有笑的给娃娃和小猫拍合照。而且小朋友们下手也非常的温柔,并没有给猫咪造成什么不适,而小猫似乎也挺愿意跟小朋友们互动,反正就在那伸着脑袋闭着眼睛的蹭,到有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这要是放在国内,家长大多数时候肯定就喝止住小朋友了,可能还会随口跟上一句“脏,别碰”。这倒也不能说就怪国内的家长没有爱心,确实流浪猫会携带很多人畜共患病,还可能携带跳蚤、虱子等寄生虫,家长的行为出于保护自己的孩子没有错误。但为啥土耳其这边就可以呢?我问了问地导老大爷,他说土耳其这边,政府每年都会出资给流浪猫做驱虫和健康管理,对于有攻击性的猫,一般也会带到收容所饲养,只留下脾气好的在大街上溜达。
相比之下,天朝虽然国力强盛,但在这种人文关怀方面确实是有待改进,也可能是我了解的不够,在我之前的认知里,似乎在国内只有一些民间组织在努力的去处理流浪动物问题。或许有人会说,这会是一笔庞大的资金支出,而且人力成本也高,但我以为至少要一点点做吧,才会更好的提高天朝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希林杰小镇闲逛时,因为对镇上的那个十五世纪的教堂有些兴趣,便循着路标一路找,不知是小镇道路崎岖还是路标指的有疏漏,反正半天也没发现目标。这时,路边的一位卖货的老太太对我们说了一句:“church,this way(教堂在这边)”,并伸手一指(我们并没有问路,但她却看出了我们的窘境)。出于报答,我们想从她这里买点东西,她也只是说,有喜欢的再买,不用强求。在挑纪念品的时候,我对象失手碰坏了一个冰箱贴,老太太也只是笑笑说你又不是故意的,不用为了歉意购买你不需要的东西。这份善意,我在国内的大景区里确实少有遇到,如果你说这只是个例的话,基本上在后续的每一个路口,都有商家主动给我们指一下路。
有时候,善意真的可以融化人的内心。在来土耳其之前,我是担心该国的民众会敌视我们(毕竟之前新闻上中土关系不太好,而且这又是个伊斯兰国家),事实证明,我想多了。至少在这个小镇,我没有感觉到有谁仇视我们的肤色,他们看我们的眼神,是那种很单纯的善良。顺便一提,这个小镇的流浪猫,也是闲散大爷的那种风格。
扯远了,再说回流浪猫对人的态度上,我感受到的是,至少在土耳其这边,人对自然、对他人的态度上是没有什么敌意的。我有问过地导,为什么你们对流浪猫这么好。老爷子的回答也很简单,因为它们和我们共享了这片家园,而且它们很可爱。出于抬杠的目的,我继续追问,如果是大众眼里不那么可爱的动物呢?比如蛇、蟾蜍这种。他笑笑说,他们也是这片家园的一份子。听到他的回答,我也笑了笑,只是有些无奈,因为我们这边,仍有不少人对这些被认为丑陋的动物喊打喊杀。
没有说谁好就说谁不好,我也不是那二极管思维的人,只是在这个方方面面的国力都不如我们的国家,我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氛围,就那种对自然和神明的敬畏转化而来的善意,可以让一个地方变得舒心又温馨。而至少在我生活的地方,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神色淡然、急急匆匆,对周围人和环境充斥着不信任和不同程度的敌意。没有无缘无故的好意,是这片土地所盛行的信条,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有着它的价码。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我是期待着有那么一天,楼下的流浪猫也能在小区里对人类视若无睹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