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在乐声里,感受最纯粹的“刀郎记忆”
——跟着《巴扎喜事》游麦盖提
当《巴扎喜事》在明斯克国际电影节捧起“评委会特别奖”的奖杯时,银幕上麦盖提县那片金红的沙漠与激昂的刀郎木卡姆,已然成为全球观众心中的新疆符号。这部从3760部作品中脱颖而出的中国影片,用镜头定格了麦盖提县的独特魅力。在这里,大漠篝火与欢歌劲舞碰撞,千年文化与现代活力交融,跟着电影的足迹,我们走进麦盖提,解锁一场“烟火气+江湖气”的文旅盛宴。
影片中最震撼的镜头之一,是主角们驱车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麦盖提段的场景:夕阳为连绵的沙丘镀上金边,车辙在沙海中划出优美弧线。远处传来的刀郎木卡姆弹拨声,与风沙声交织成最苍茫的乐章。今日站在电影取景地——麦盖提N39°沙漠旅游景区,同款“大漠日落”依旧震撼人心。乘坐沙漠越野冲沙时,车身在沙丘间起伏,耳边是风的呼啸与同行者的尖叫,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沙海,光影流转间,仿佛重现了电影里的自由与洒脱。“电影里的沙漠镜头让我魂牵梦绕,来了才发现,真实的麦盖提沙漠比银幕上更壮阔!”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举着相机,记录下沙丘与晚霞交融的瞬间。
如果说沙漠是麦盖提的筋骨,那么刀郎文化便是这座小城的灵魂。《巴扎喜事》中,一场热闹的刀郎木卡姆表演让人印象深刻:老艺人们弹着弹布尔、拉着艾捷克,歌手们放声高歌,大家围着篝火翩翩起舞,脸上洋溢着纯粹的喜悦。
走进麦盖提县刀郎画乡,家家户户的院墙上都绘着刀郎木卡姆的表演场景,村口的文化广场上,几位老艺人正为游客即兴表演。“电影拍摄时,我们全村人都想当群演,要让这古老的艺术能被全世界看到。”75岁的刀郎木卡姆传承人艾海提·托合提弹起心爱的弹布尔,琴弦拨动间,悠扬的旋律穿越时空。如今,村里每天都有沉浸式表演,游客不仅能欣赏,还能跟着艺人学弹乐器、学跳刀郎舞,亲身感受“歌不停、舞不止”的刀郎风情。
影片中,主角们品尝烤包子、喝奶茶的场景,满是烟火气。循着这份香味,我们来到了麦盖提县巴扎,烤包子铺的焦香、瓜果摊的清甜、酸奶粽子的醇厚扑面而来。“我家的烤包子跟电影里的一样好吃!”摊主阿卜杜拉笑着掀开笼布,金黄油亮的烤包子滋滋作响,咬一口,外皮酥脆,羊肉馅鲜嫩多汁。除了美食,巴扎上的手工艺品也让人目不暇接:手工织就的花帽色彩艳丽,木雕餐具纹理精美,还有用沙漠胡杨木制作的乐器,每一件都透着匠心。逛累了,坐在巴扎的茶摊上,点一壶茯茶,听摊主讲述木卡姆的故事,时光仿佛慢了下来。
随着《巴扎喜事》的热映,麦盖提县的文旅热度持续攀升。数据显示,电影节落幕以来,麦盖提县接待游客量持续上涨,N39°沙漠旅游景区、叶尔羌河生态文化园等景区成为网红打卡点。当地还推出了“刀郎文化体验游”“沙漠探险研学游”等特色线路,将沙漠越野、木卡姆学习、巴扎寻宝等体验串联起来。
“我们希望游客不仅能‘跟着电影看风景’,更能‘深度体验慢生活’。”麦盖提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银幕到现实,麦盖提的大漠风光、刀郎文化与烟火气息,正以最鲜活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在这里,每一粒沙子都藏着故事,每一段旋律都透着热情,跟着《巴扎喜事》的脚步,来麦盖提赴一场大漠与人文的约会吧!
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李霖
本文来自【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