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熊露娟)文脉贯古今,山水育风华。咸宁的独特魅力,藏在三国烽火的历史沉淀里,飘在青砖古茶的醇厚回甘中,映在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上。“赓续荆楚文脉 奋力建成支点”2025年网络大V荆楚行活动期间,大V们循着这三张鲜明的城市名片,深度感受咸宁千年底蕴与时代活力的交融共生。
三国文化名片:让千年风云“活”起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诗句为赤壁古战场刻下千古回响,道出了咸宁三国文化的厚重底色。5500亩的景区里,神武台图腾、钟鼓楼斜道、千年古银杏,每一处都承载着岁月记忆。创意十足的“赤壁”打卡墙前,有大V站定补全字形时感慨:“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在石刻前有了具象模样,这一补,仿佛接过了千年历史的接力棒。”
(摄影:陈明)
夜幕下的东风街让文脉焕发新生,朱红城门缓缓开启,说书人引客入胜,三国知识问答互动热烈,大V们踊跃参与,沉浸在三国氛围中。当实景剧《赤壁·借东风》渐入高潮,诸葛亮登坛祈风时,舞台上旌旗招展,一句“赤壁借东风,你我皆英雄”的呐喊铿锵有力,瞬间将现场气氛推向顶点。有现场观众击鼓助威后感慨:“周郎顾曲的豪情、草船借箭的智慧,都在眼前鲜活绽放。”从陈列馆的文物史料到实景剧的沉浸式互动,咸宁让三国文化跳出书本,成为可触可感的精神共鸣。
(摄影:陈明)
茶文化名片:让万里茶香“传”下去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卢仝笔下的茶中意境,在羊楼洞古镇得到了完美诠释。这座“世界茶业第一古镇”作为欧亚万里茶道源头,青石板上车辙印记录着当年“日送百支驼队”的繁华,油纸伞装点的古街弥漫着千年茶香。省级传承人敲响的脚盆鼓节奏明快,有大V循着鼓声走进古街,不禁感叹:“‘远访山中客,分泉谩煮茶’的雅趣,在这里不是诗句,而是日常。”
(摄影:陈明)
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传承馆内,揉捻、压制、发酵的古法工序有条不紊,大V们围站一旁专注观摩,随着讲解员细说“川”字商标跨越百年的传承渊源,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惊叹,大家纷纷感慨古法工艺的匠心坚守。昔日鸡公车的车辙印、跨越万里的茶道史料,让大家沉浸式追溯万里茶道的繁华过往。咸宁的茶文化,活在老匠人的手艺里、百姓的生活中,香飘千年。
(摄影:陈明)
嘉鱼振兴名片:让田园风光“兴”起来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笔下的田园诗意,在嘉鱼县有了新时代的注解。潘家湾镇十里蔬菜长廊里,连片甘蓝绿意盎然,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让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翅膀。有大V操控无人机掠过田野,镜头下蔬菜长廊与智慧设备相映成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古训,如今变成了科技赋能的丰收,这是最动人的田园新景。
(摄影:陈明)
四邑村打造宜居宜业幸福乡村样本,白墙黛瓦间,清廉家风漫画与村规民约涵养文明新风。养老服务驿站里“一老一小”的贴心保障,村民脸上的幸福笑容,让嘉鱼的振兴既有产业厚度,更有人情温度,成为人人向往的乡村生活样板。
(摄影:陈明)
三国风、茶道韵、嘉鱼兴,三张名片串联起咸宁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诗句中的千年意境与大V们的真切感触相融,让历史文脉有了鲜活表达,也让时代发展有了生动注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