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内江,你会想到什么?是甜透百年的 “甜城” 美誉,是画坛巨匠张大千的故里?还是香飘街巷的牛肉面,这些都是内江的老底蕴。今天的内江是 “中国甜食之都”,是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9 条铁路贯通南北、3 条高铁驰骋川南,9 条高速纵横交错,11 座火车站星罗棋布,早已实现县县通高铁、县县通高速,30 分钟畅达成渝双核,辐射周边 2 亿人口,形成 “铁公水” 立体交通网,稳稳占据成渝地区黄金 C 位。我是做城市营销与企业推广的张文益,今天就从地理、历史、经济、人文等多方面,带你们认识不一样的内江。
特别是十四五的内江,简直像开了加速键,靠着工业倍增计划一路领跑,硬生生闯出 “4+2” 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打造 “页岩气 +”“钒钛 +” 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甜味 +”“装备 +” 两个五百亿级集群,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超 16%。,累计引进重大制造业项目超 190 个,总投资突破 900 亿,这样的发展速度,在川南片区独树一帜。
内江地处 “成渝之心”,素有 “川南咽喉”“巴蜀要塞” 之称,方圆 200 公里内环绕 16 座大中型城市。沱江作为母亲河穿城而过,最终汇入长江,四川、重庆两大核心城市在此交汇,让内江天然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交通枢纽、物流节点和产业协作基地,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最短铁路出海通道的必经之地。
战国时期,秦国整治沱江水运,让内江成为巴蜀腹地重要的货物通道。唐宋年间,借着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东风,内江成为沱江航道核心集散枢纽,与岷江、涪江并称四川三大黄金水道。明清时期,内江蔗糖产业鼎盛,“舟楫往来,昼夜不绝”,从圣水寺到乐贤铺 8 公里江岸,密布 23 座货运码头,1909 年,外运蔗糖达 3.7 万吨,日均 60 吨冰糖从桂湖街码头启程,形成独特的 “糖船帮” 文化,造就了 “甜城” 的百年盛名。
内江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浅丘地貌广布,气候温润、土壤肥沃,特别适合甘蔗生长,这也是 “甜城” 得名的根源。农业时代的内江,不仅蔗糖享誉全国,更孕育出牛肉面、板板桥油炸粑、资中兔子面等特色美食。这里还有全球罕见的骑龙坳云海秘境,千年古刹圣水寺的唐宋石刻,盐香萦ying绕的罗泉古镇,更有 “东方毕加索” 张大千的故乡 —— 张大千纪念馆里,笔墨丹青诉说着大师的乡愁,三苏、徐悲鸿等文人雅士都曾为内江风光与才情驻足。
抗战时期,沱江成为 “川盐济楚” 的战略运输大动脉,800 多艘木船昼夜穿梭,将自贡井盐经内江转运至湖北前线,大洲坝码头曾同时停泊百艘运盐船。内江籍战地记者沈文林,24 岁投身抗日,以笔为枪深入晋西北和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在平绥铁路以北的肉搏战中壮烈牺牲,用生命践行了 “无愧于做一个八路军战士” 的誓言。新中国成立后,内江参与修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 —— 成渝铁路,数十万筑路大军用双手铺就了连接成渝的经济命脉。
三线建设时期,内江成为国家重点布局地区,承接了 28 个重大项目,覆盖钢铁、军工、电子、机械等多个领域。航空工业部 607 研究所、铁道部隆昌工务器材厂、西南医用设备厂等企业相继落户,长江机床电器厂生产的电气元件、四川无线电专用设备厂的电子器材,都为国家战备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奠定了内江坚实的工业基础。
内江的传统支柱产业实力雄厚,“甜味 +” 产业让其获评 “中国甜食之都”,“装备 +” 产业连续五次获评 “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优秀基地”。如今的内江早已换道超车,页岩气探明储量达 5477 亿立方米,占全国 27.7%,建成全球首个钒钛磁铁矿,冶炼氢基竖炉中试平台;电子信息产业近三年年均增长超 30%,智算算力达 3700P,未来将突破 1 万 P,新型储能、氢能等新赛道加速崛起。
从百年 “甜城” 到产业强市,内江已从传统蔗糖、机械产业,成功转型为 “页岩气 +、钒钛 +、装备 +、甜味 +” 四大优势产业引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背后是 85 平方公里重点工业园区的承载,是 77 家省级以上 “专精特新” 企业的支撑,更是内江人敢闯敢干的精神内核。新时期的内江,故事正越写越精彩。你心目中的内江是什么样?是甜到心头的味道,是大千笔墨的意境,还是产业崛起的豪情?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晒出你手机里的内江美景,让更多人看见这座成渝之心的魅力。我是张文益,关注我,带你看盛视中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