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CityWalk还在继续,看惯了高楼大厦的我们徜徉在泉州红砖古厝的街道,新鲜与崇敬之意油然而生。上篇文章介绍了:海丝明珠六胜塔:千年灯塔照亮海上丝路的泉州记忆。欢迎批评指正。
海丝明珠六胜塔
今天这篇文章介绍泉州蟳埔村,坐落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港北岸,曾是远洋商船的出发地,蟳埔女以头戴鲜花做的“簪花围”而著称,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州蟳埔村(此图摘自网络)
这宣传语有点雷:今生戴花,来世漂亮(此图摘自网络)
蟳埔村社区居委会
初遇浔埔:当簪花围邂逅千年渔村
因为要沉浸式体验簪花,所以我们早早起床。9点半我们导航到了蟳埔村社区居委会。直接在居委会对面选择了下图这家簪花店,化妆+服装+簪花+跟拍的套餐199元,全程大约用了3个小时。以“簪花围”的蟳埔女习俗对蟳埔村进行了沉浸式参观。最终在社区旁边的当地小馆子用了午餐。全程体验非常棒。
直接在居委会对面选择了这家簪花店
直接在居委会对面选择了这家簪花店,各种衣服都有
簪花围,追溯其起源,要回到遥远的汉唐时期,最初它只是渔女们为了抵御海边强烈的阳光和海风而采用的简单防晒装饰。在多元文化的浸润下,簪花围逐渐融入了不同民族的审美与智慧,从简单的实用装饰演变成了如今 “以花为簪、以海为魂” 的独特风格,每一朵花都诉说着一段文化交融的故事。
头戴簪花正在清理牡蛎的渔女
传统簪花围的制作工序繁琐而精细,“盘髻、固笄、绕环、插饰”,每一步都凝聚着浔埔女对美的执着追求。
沉浸式体验:从定格簪花开启古村落探寻跟拍的全流程
蓝天白云下的蟳埔村
穿戴好以后开启参观古建筑群,跟拍的小哥用相机固定下时光滤镜下的簪花倩影。蟳埔村的电瓶车每位5元,可以从簪花店拉到古村落步行街口。蟳埔村有5大网红机位拍摄机位,但是爱美的女孩子非常多,经常一个机位需要排队。我们选择了两个具备特色的机位外加摄影师专用院落。
蚝壳厝巷弄:灰白蚝壳墙搭配明丽花围,正午顶光可利用墙面反光补脸,蹲下仰拍让花围占据画面上 1/3,凸显 “人在花中走” 的梦幻感。
灰白蚝壳墙搭配明丽花围
在浔埔村的深处,隐匿着一条条神秘而迷人的蚝壳厝巷弄。这些巷弄蜿蜒曲折,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蚝壳厝巷弄
路过的老奶奶,也头戴簪花
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蚝壳墙散发的历史气息,每一张照片,都能记录下这独特而美妙的瞬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童话世界。
古榕树下,也是热门的打卡地
摄影师专用院落,也很出片
顺济宫妈祖庙:红墙金瓦前,簪花围与妈祖像的庄严肃穆形成鲜明对比,建议穿素色汉服,侧脸 45 度望向海面,捕捉海风拂动鬓角碎花的瞬间。但是这里的人超多,只见人海,不见大海。
顺济宫妈祖庙前的簪花女
顺济宫妈祖庙屋脊上的剪瓷工艺
踏入顺济宫妈祖庙,仿佛瞬间穿越回了那个千帆竞发、商船往来的繁华年代。妈祖像静静地端坐在殿堂之中,慈悲的目光俯瞰着世间万物,庇佑着出海的渔民平安归来。
此时,戴上绚丽的簪花围,身着一袭素色汉服,缓缓走向庙前的观景台。红墙金瓦的妈祖庙、身着素色汉服的佳人、随风舞动的簪花围以及辽阔的大海,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
离开蟳埔村时,这场与簪花围的邂逅,不仅是一次民俗体验,更是对 “慢时光” 的温柔触碰 —— 当钢筋城市的快节奏被渔家的簪花节奏打乱,当现代审美与千年传统完美同框,我们终于懂得:所谓文化传承,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生活里的一朵花、一次笑、一场与时光的浪漫和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