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七十二峰”到底指哪些峰
文史专家作主题分享 呼吁加强对湖岛文化资源的梳理与保护
昨天(11月13日),“书香太湖·寻脉山水”主题阅读活动在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太湖会客厅举行。苏州文史专家李嘉球带来《漫话太湖七十二峰》主题分享,引领观众深入探寻太湖岛屿背后的历史、文化与自然之美。活动现场,叶山岛·园隐等八个优秀阅读空间获赠图书,进一步丰富了度假区内的阅读资源。
“太湖七十二峰,到底是哪七十二峰?什么时候有七十二峰?是不是七十二峰?”李嘉球以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开启分享。他认为,“太湖七十二峰”并非确指七十二座岛屿,而是承载着深厚文化意蕴的虚数。这一说法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泛太湖》诗中已有“疏岑七十二”之句。至明代,“七十二峰”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常识。蔡昇《太湖志》具体罗列“七十二峰”名录,经王鏊完善,首次在《震泽编》中以“七十二山”为篇目载入地方志,奠定了后世对太湖岛屿的认知基础。
李嘉球详细解析了“七十二峰”的两种传统分类方式。一是按实体形态分为山、洲、浮、矶、渚、牌六类;二是按是否有人居住划分为三等:第一等指山上有居民、有官员、有汛、有赋税者;第二等指无居民而有柴薪者;第三等指没有人的荒岛。他强调,这些岛屿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太湖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
“太湖美,美在太湖的山与水。”李嘉球引用改编歌词点出主题。他表示,尽管太湖实际岛屿数量超过七十二,但“七十二”这一数字契合中国传统中的“七十二福地”之说,体现了人们对湖山胜境的敬畏与想象。
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岛屿因自然淤积与人为围垦已与陆地相连。现有资料显示,现存太湖岛屿约50座,其中18座岛屿有人居住。李嘉球呼吁,在推进太湖生态保护的同时,也应加强对湖岛文化资源的梳理与保护。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深耕“书香太湖”品牌,建成民宿书吧、茶香书角等多元阅读空间30余处,惠及游客、市民超百万人次;度假区引入一批特色书店,组建阅读推广联盟,打造“可读、可听、可游”的186公里山水阅读长廊。(记者 凌欣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