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碗面 飞到一座城
一位南京游客的运城24小时
只因突然馋起一碗山西面,B站博主“南京刘好燃”便当即买了张机票,从南京直飞运城。
在这里,他从早吃到晚,尝遍了大盘鸡、鱼加面、娃蛋火锅等地道美食;还遇到很多有意思的运城人,从递攻略的司机师傅到教方言的早市摊主,个个都有趣又热情;更亲眼看到了解州关帝祖庙、永乐宫、鹳雀楼这些只在历史书里出现的古建。
一场因面而起的冲动之旅,最后成了满满当当的惊喜……
周五晚上的时候,突然很好奇山西的面食。刚好发现到运城的机票(禄口-盐湖)往返才500块钱,便临时起意买张票,在周六的凌晨4点就出发了。
刚下飞机,打车遇到的司机师傅就讲:“运城看起来不大,但景点多。你给运城7天时间,运城还你5000年。”说着,师傅递上来一份“运城旅游导览”,并说这是每一辆出租车的标配。刚刚走进运城,就已经提前感受到这里服务的周到。
中午的时候,准备去吃一个运城版本的大盘鸡。到店后,只点了小份,上桌却分量惊人,还有洋葱可以配着吃。大盘鸡又辣又香,浸满汤汁的本地手擀面吸溜着从喉咙滑到胃底,从没想到面条与大盘鸡可以结合得如此美妙。
在运城,除了“鸡加面”,还有“鱼加面”,外地很少见这种吃法。“鱼加面”取名直白,就是一份鱼配一份面,里面有剁椒鱼头的味道,面条在鱼汤里搅拌后,鱼香与面香混合在一起,吃得停不下来。
夜里的时候,还去吃了一个娃蛋火锅。这份小铜火锅只需要30元钱,里面有丸子、白菜和粉条,还可以加上五花肉和小酥肉,再配上山西的醋,那酸爽简直太有灵魂了。还有一种吃法也很有意思,把馒头烤至金黄后,撕开,加上火锅的配菜,别提有多好吃。
第二天早上6点,我来到了盐湖区东湖农贸市场。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瓜果蔬菜上,运城的早晨便开始热气腾腾起来。这里的早点最多的便是碳水,面汤煮馍、农家饦饦、圈圈饼……
买了一个饼子加蛋肠的组合后,我发现运城几乎万物皆可夹,除了我买的饼夹蛋肠,还有葱花饼夹菜、油饼夹菜、白馒头夹肉等。逛的过程中,我好奇地询问运城方言,周边的摊主一听都来劲了,一连串“加密”语言从他们口中蹦出,看着我迷糊的样子,摊主大娘乐得停不下来。
逛完早市将近8点钟,这一圈下来,运城的碳水天堂,让我吃得有些走不动道。然后我包了一辆车,开始了运城古建之旅。
首先来到解州关帝祖庙。世间关帝庙有3万间,唯有解州关帝祖庙为祖庭,庙里的香火已延续了千百年,关公威武不屈的精神,萦绕在这庙宇的一砖一瓦间。忠义仁勇的关二爷,一直保佑我们每一个人:关关难过关关过,世事难成事事成。
中午,在解州吃了羊肉泡和运城特有的凉菜,便马不停蹄地赶往永乐宫。永乐宫始建于元代,供奉全真教祖师吕洞宾。走进永乐宫,你可以看见3座大殿,殿中有壁画,近300个神灵在400平方米的壁画舞台上,各安其位。我站在壁下,许久无言。恍若看到几百年前,有人站在空无一物的白墙前,抬起握笔的手,线条从笔尖缓缓流出,转瞬间满壁风动、天衣飞扬。
去鹳雀楼的路上经过风陵渡口。司机师傅特意让我下车看一看,他说风陵渡口郭襄和杨过在这里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我站在渡口,听当地人介绍这里是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的地方,也是黄河、洛河、渭河三河交汇的地方。聊着聊着,我问一位摆摊的大姐:“姐,您在这里摆的时候遇到杨过了吗?”大姐疑惑地答:“我没有遇到杨过。”转而反应过来笑道:“有,我老公刚刚回家去了……”旁边的人都笑起来。
将近4点的时候,我来到了永济,在这里,我摸到了唐代的黄河大铁牛,也在普救寺,爬上了山门见到了莺莺塔。傍晚时分,我抵达了此行的最后目的地——鹳雀楼。
我缓缓向鹳雀楼走去,脑海之中闪现出各种小时候古诗里的画面。登上鹳雀楼,便可以看见黄河冲积平原,我看到了属于鹳雀楼的长河落日……
这是我在运城的24小时,运城这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我只不过翻开了寥寥几页。如果有机会,欢迎你来一次运城,尝一尝山西的面食,看一看散落在这片土地上、随处可见的文保单位。山西的旅行后劲很大,你也只有亲自来了,才能感受到这“国宝第一市”的含金量。
记者 赵泽艳 整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