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景德镇文旅】
景德镇市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打造“千馆之城”为牵引,对全市的博物馆、艺术馆、非遗馆、展览馆、文化馆进行系统梳理,推进文化场馆管理模式、展示机制与发展路径改革,有效破解“外地游客找不到、精品场馆少人看”的困境,初步形成了文化空间活化利用的新格局,持续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名片擦得更亮。
完善规范化管理体系
盘活各类文化空间
针对场馆管理分散、标准不一、效能不高等问题,着力构建统一规范、数字赋能、多元参与的现代场馆管理模式,引导各类场馆规范化建设、一体化运营。建立统一准入与动态管理机制。制定“千馆之城”总体规划和场馆标准,明确主题、面积、运营等制定准入和退出条件,对达标场馆授权使用统一标识,配套完善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以标准化推动场馆建设优化升级。目前,全市规范认证文化场馆共有1000家。推进数字化管理与阳光运维机制。开发“千馆之城”小程序,绘制电子地图,集中展示场馆名录、藏品与活动信息,打造全网统一的线上服务窗口。建立常态化运维机构、队伍,完善场馆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场馆信息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多元投入与激励导向机制。统筹使用好各类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千馆之城”场馆建设、提升改造、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馆、办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入格局。设立绩效奖励制度,对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文创开发等方面成效显著的场馆予以奖励,引导服务质量整体提升。
构建特色化展示机制
打造立体鲜活文化窗口
为改变传统场馆展示同质化、静态化的问题,精心梳理“瓷、茶、戏”三大特色文化主题场馆,建立以核心文化为引领、主题集群为载体、沉浸式体验为特色的新型展示机制。强化陶瓷文化主线引领。以中国陶瓷博物馆、御窑博物院等为主体,联动陶瓷名家工作室、民馆、非遗展示馆等,构建集陶瓷历史、瓷业习俗、制瓷工艺、历代藏品于一体的活态展示体系。推动茶文旅融合展示。依托浮梁县“大唐茶市”、“艺术在浮梁”等标志性空间,打造精品茶旅线路,串联28座茶文化主题馆,生动展现从茶园到茶艺等全链条茶文化。深化古戏台文化活化联动。以乐平市博物馆和古戏台集群为核心,活化利用赣剧、古戏台营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资源,其创新剧目《李迩王》将西方经典用“以中化西”的理念改编,入选文旅部戏曲转化十佳案例,彰显文化表达新范式。
拓展产业化发展路径
激发文化空间市场活力
为突破文化场馆单一公益属性,积极探索“文化+”融合模式,推动文化资源向产业动能有效转化。挖掘馆藏资源,打造文创IP。鼓励场馆依托特色资源,通过创意设计、AI、VR与现代营销,打造“岁岁鸭”,“无语佛”等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文创IP,开发个性化定制产品与沉浸式体验项目,实现文化价值与市场效益双赢。推进馆际联动,延伸消费链条。整合176家涵盖陶瓷研学、实景演出、科技体验等主题场馆,推出16条精品探馆线路,开通博物馆游公交专线,融入陶阳里、陶溪川、陶博城等核心文旅体系,延展休闲、研学、演艺等消费链条,激活文旅消费新动能。深化馆集互动,促进产业集聚。建立“千馆”与创意集、陶然集、春秋大集三大集市互动互补机制,带动邑空间、名坊园、瓷源境等一批文创产业集聚区发展,促进创意设计产业的活跃与发展,形成场馆滋养创意、集市转化价值的良性循环。
来源:景德镇市委改革办、江西改革
编辑:张仲灏
校对:王宇琦
一审:张佳鑫
二审:吴海泉
三审:余红生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