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日,《兰州市文明城市建设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严格遵循条例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助推文化强市”要求,以深化融合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统筹做好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塑城“四篇文章”,大力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不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传承弘扬保护、文明旅游等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文化强市建设纵深推进。
市文旅局:
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贡献文旅力量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坚持免费开放,并不断拓展服务内涵、创新形式,将场馆打造为传播先进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重要平台。
截至10月底,各级公共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158.98万人次,举办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2254场,吸引参与群众超25万人次,有力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氛围。市、县(区)文化馆接待群众39.43万人次,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933场,惠及群众188.38万人次,丰富了群众精神世界。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累计接待群众104.2万人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6298场,惠及群众96.75万人次,有效促进了基层文明建设。
全市文旅系统依托各类文化场馆,整合文旅资源,围绕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精心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文旅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通过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了文化消费活力,为城市注入了文明内涵,提升了兰州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龙表示:“我们将常态化做好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传承保护利用取得实效,在全社会营造文明旅游良好氛围,响应群众关切,全力保障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直达基层,优质文物资源全域滚动展出,营造文明舒适旅游环境。下一步,将继续以《条例》为指引,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利用能力,营造全社会文明旅游良好氛围,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贡献文旅力量。”
市图书馆:
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记者了解到,为积极响应《条例》工作要求,兰州市图书馆多措并举开展“读者之城·书香兰州”系列活动,先后承办了兰州市“石榴杯”——陇原儿女心向党阅读推广大赛、“小小领读者”少儿分级分类阅读活动、“陇原小诗童”诗词绘本创作大赛等“陇韵书香季”系列活动,在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该馆还全力做好兰州读书节系列活动策划,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先后举办了11场《金城讲堂》主题讲座,受到了读者朋友们的一致好评。策划推出的“典藏里的金城”——品鉴馆藏经典、传承文脉兰州文献展等特色展出,更是以高质量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赢得了到场观众的交口称赞。
兰州市图书馆读者服务部副主任黄纯洁告诉记者:“立足文明城市建设工作要求,我们还常态化开展了‘强国复兴有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活动,创新打造‘声悦兰图’‘动画中国’等活动品牌,成功举办青少年活动94场,让饱含书香的文明新风润泽广大未成年人心灵。同时,我们采取‘引进来+走出去’服务模式,先后举办了残障读者夜游黄河主题文化助残、残障读者阅读分享会等6场‘小愿大爱·筑梦金城’文化助残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残障读者的阅读体验。”
她满怀自信地说:“下一步,市图书馆将持续优化服务水平,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新动能。”
市博物馆:
让静态资源发挥出文明动能
2025年度,兰州市博物馆立足文明城市建设工作要求,以《条例》为指引,不断做好文化传承保护利用和公共服务工作。
“我馆历来重视公众服务和社会教育工作,始终秉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宗旨,着力加强文化服务和文化设施供给,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兰州市博物馆副馆长郑炜告诉记者:“我们不仅打造出了专业性强、服务意识高的讲解员队伍,还在本年度策划推出了《甘肃抗日战争革命文献展》等8场特色主题展出,精心组织实施了《大明风华》等社会反响良好的主题社教活动,成功让静态资源发挥出了鲜活、生动的文明动能。”
“同时,我们组织社会各行业志愿者打造了‘兰博小爱’志愿者队伍,深化馆校合作打造了研学基地以及兰博特色小小讲解员队伍,先后获评省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兰州文理学院‘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学基地’、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等称号。下一步,我们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出更多优质服务内容,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市文化馆:
以优质文化供给凝聚群众精神力量
2025年,兰州市文化馆以《条例》为指引,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全过程,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60场,以优质文化供给凝聚群众精神力量。
其中,围绕重大节点开展国庆文旅促消费展演、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等主题活动,组织近2000人次演职人员参与,既彰显主旋律,又带动文旅消费;春节庙会、元宵灯谜等民俗活动惠及超30万人次,送出春联福字1000余副,让传统节日成为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
“深化全民艺术普及,不断夯实文明素养基础。”兰州市文化馆工作人员张晶告诉记者:“我们开设了音乐、舞蹈等多门类培训480班次,培训学员超4万人次,以艺术熏陶提升群众精神风貌;优化金城关五馆运营模式,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8%,打造出文明实践服务新窗口。”
“同时,我们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精心举办了遗产日活动,整理30首曲谱并录制了教学视频进行推广普及,不断推进‘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让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活态传承,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传统文化养分。下一步,馆内将围绕《条例》要求,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深化文旅融合,为文明城市建设增添新动能。”
金城关景区:
执法刚柔并济彰显城市文明温度
“我们坚持以《条例》为准绳,全面推进金城关景区文明管理工作,努力让‘黄河之滨也很美’这张城市名片更加亮丽。”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十大队副队长高宏英告诉记者:“在日常执法中,我们采取‘定点值守+机动巡查’相结合的模式,重点加强中山桥、黄河母亲等人员密集区域的秩序维护。针对遛狗不牵绳、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流动摊点占道等问题,我们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日均规范不文明遛犬行为10余起、整治乱停乱放非机动车150余辆、清理流动摊点60余处。”
据了解,目前针对广场舞、甩鞭等噪音问题,执法人员严格执行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的标准,已累计处理噪音投诉15起,令景区声音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执法人员还进一步加大了对公共设施使用行为的引导力度,日均开展文明劝导20余次,及时劝阻躺卧公共座椅、攀爬景观雕塑等不文明行为,既维护了景区形象,也保障了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
高宏英由衷地说:“作为一线执法人员,我们深感文明城市建设需要刚柔并济。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更要注重耐心引导,让每一位来到黄河之滨的游客都能感受到兰州这座城市的文明温度与独特魅力。”
兰州日报首席记者 李 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