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云阳县养鹿镇,正值薄雾初散的清晨。这座依偎在澎溪河畔的山水小镇,在朝阳中缓缓苏醒。三峡水库的回水在这里铺展成一片高峡平湖,碧绿的河水如绸带般环绕着小镇,密集的楼房沿山坡层叠而上,从水岸一直蔓延到山腰,仿佛一座微型的山城。
我沿着新修的步道缓缓而行,学校传来晨读声,农贸市场里人头攒动,广场上老人们在打太极——这座小镇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抬眼望去,山间是大片大片的柑橘树,绿意绵延至远方,空气中似乎都飘散着若有若无的柑橘花香。

“看见对岸那片平静的水面了吗?”当地一位老人顺着我的目光望去,声音里带着淡淡的怀念,“那下面,睡着另一个养鹿。”

2003年,为支持三峡工程建设,老养鹿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青石板路、古老的玉龙桥、枝繁叶茂的黄桷树,还有那些世代生活的老街巷,一同沉入了碧波之中。那些曾经回荡在街巷间的吆喝声、邻里间的寒暄,都化作了水底温柔的乡愁。

“想看看老养鹿的影子,可以去河对岸。”老人指着澎溪河另一侧,“那里还有一座老桥。”

顺着指引,我来到了开州区渠口镇的兴华村。果然,一座钢索桥横跨在澎溪河支流上,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甩甩桥”。踩上桥面,整座桥便开始轻轻晃动,桥面的木板间隔着缝隙,能看见桥下潺潺的流水。

一位背着背篓的大姐笑着从我身边走过,脚步轻盈而熟练。“这桥啊,有些年头了。”她停下脚步,“以前两岸人往来,都靠这座桥。赶集、走亲戚、年轻人约会,都在桥上。”

桥身在风中微微晃动,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它承载过的岁月——赶集人沉甸甸的背篓、走亲访友的急切脚步、年轻人羞涩的相约。这座桥,晃出了生活的重量,也晃出了岁月的温度。

离开养鹿镇时,我特意选择了2017年建成的养鹿大桥。这座横跨澎溪河的大桥,结束了多年来依靠舟楫渡河的历史。桥上车来车往,仅用几分钟,便完成了从前需要绕行半天的路程。

“这座桥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柑橘种植户老陈在桥上与我邂逅,他正要将刚采摘的柑橘运往县城,“以前柑橘外运要绕很远的路,现在过了桥就能很快到县城,当天就能到重庆主城。”

老陈邀请我去他的果园看看。站在果园高处,养鹿大桥如长虹卧波,连接起两岸的青山绿水。“我们养鹿的柑橘,味道很特别。”老陈递给我一瓣柑橘,果肉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先微微泛苦,然后才是浓浓的甜,就像我们养鹿人的日子。”

他望着那片沉睡着老养鹿的水域,又看看眼前的新大桥:“老一辈人为了国家建设,告别了故土;我们这一代人,靠着这股先苦后甜的精神,建起了新家园。”

离开养鹿镇时,已是黄昏。夕阳下的澎溪河泛着金辉,养鹿大桥上车流不息,对岸的“甩甩桥”在暮色中成了一道剪影。一座新桥,一座老桥,隔水相望,仿佛连接着养鹿的昨天与今天。

这片希望的土地,正如养鹿人珍爱的柑橘,历经风雨的苦涩后,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甘甜。而这座小镇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