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当秋意漫染万山,就到了赏红叶、品秋韵的好时节。在这段时间,“中国十大秀美之城”之一的四川巴中,都会展现出独特的红色浪漫魅力:
一品,可阅千年:千年佛龛雕刻出“四龛福城”,艺术浪漫在这里延续;
一览,可拥山河:光雾山与诺水河铺展百里画卷,壮美风光在此呈现;
一享,可慰平生:盖碗茶香飘散着四川清音,安逸闲适的烟火气息在此沉淀。
今年来,巴中持续深化“百业+文旅”融合路径,通过业态、场景、产品的创新,这片古老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光雾山秋色。巴中融媒供图
红色铸魂:文旅融合底蕴深
红色,是巴中最鲜明的底色。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青松翠柏间的墓碑整齐排列,前来瞻仰的游客神情肃穆,有人俯身轻拂墓碑落叶,有人默默献上鲜花。
这里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97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4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处,红色资源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巴中坚持“红色引领、凸显特色”,以“红色+,+红色”为路径,推进红色文旅与教育、康养等业态深度融合。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将帅碑林等场所,不仅是缅怀先烈的精神圣地,更成为“大思政课”的实践课堂。通过VR、AR智能导览、红色剧目展演、互动体验等现代技术,历史变得可触摸、可感知,红色基因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巴中率先出台《巴中市红军文物保护条例》等法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联席会议机制,筑牢文物安全防线。南江县长赤苏维埃政府旧址陈列馆、巴山游击队纪念馆等得到系统修缮与活化利用,红色驿站、红色文创等新形态不断出现。
今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新打造的红色驿站正式开放。驿站新增了文创展销和现磨咖啡等多元服务,为文旅消费升级注入新动力。
赛事赋能:体旅联动活力涌
这个周末,“川超”联赛战火继续,巴中红叶队主场迎战遂宁舍得干队。
体育赛事已成为巴中激发文旅消费的“新士气”。从中华龙舟大赛、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等国家级赛事,到“羊”BA乡镇篮球赛等民间赛事,一系列高水平、接地气的体育活动接连举办,为巴中注入强劲动能。
龙舟竞渡恩阳河的盛况犹在眼前,鼓声震天,选手们齐声呐喊,奋力挥桨;沿岸的非遗展区,剪纸艺人巧手翻飞,精美作品瞬间成型,引来游客赞叹;民俗集市上,当地小吃香气扑鼻,游客手持提糖麻饼,边品尝边观赛。这种“赛场即景点、比赛即旅游”的新模式,成功构建起文体旅融合的新场景。
过去一年,10余场国家级、省级赛事在巴中举行,吸引参赛观众超10万人次,带动餐饮、住宿、文创等消费同比增长超40%。群众体育同样蓬勃开展,“羊”BA乡镇篮球赛场上,球员的一记精准三分赢得满堂喝彩,场边观众的热情不逊于专业赛事。“一场球赛带动一片热情”的方式,有效促进了农、体、文、旅、商的多元融合。巴中系统整合文体场馆与景区资源,延伸消费链条,让体育融入日常生活,让旅游更富动感活力。
多维发力:文旅品牌塑新篇
品牌是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巴中立足“诗意山水·红色巴中”总体定位,系统构建“1+4+N”文旅品牌体系,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
“四龛福城”文旅IP是品牌建设的重点项目。通过制订三年计划、编制专项规划、有序开放北龛等石窟,提升了品牌的内涵和价值。同期,南龛石窟今年接待游客量与门票收入实现显著提升,成为区域文旅新亮点。
今年暑假期间,在北龛石窟保护展示中心,工作人员正为外地研学团队进行专业讲解,学生们认真记录着石窟艺术的特色与价值。
与此同时,“恩阳梦华录”主题街区以“宋韵”沉浸体验吸引众多游客,身着宋制长裙的姑娘执扇走过青石路,时空仿佛在此交错;“幻享·米仓道”借助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创新表达巴文化,游客在光影变幻中触摸历史脉络。
一系列子品牌共同支撑起巴中文旅品牌体系,让巴中文旅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跟着赛事去旅行”也成为巴中文旅品牌的生动实践,越来越多游客因为赛事了解巴中、走进巴中。体育赛事本身就是流动的品牌名片。龙舟、皮划艇等高水平赛事的持续举办,不仅提升了城市知名度,更塑造了巴中“活力动感”的现代形象。
舟行万里,操之在舵。
从红色热土到赛事名城,从古镇新生到IP破圈,巴中以务实举措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让资源“活”起来、业态“新”起来、消费“热”起来。在这片耕耘不辍的土地上,巴中文旅故事正在书写更加动人的篇章。(翁凯、曾洲、实习生张雨欣参与采写)
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